地震蒲松龄文言文翻译【53句文案】

一、地震蒲松龄

1、●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发生地震。这是中国历史上地震中死人多的一次地震。“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此震极震区长轴与渭河地堑方向一致。估计震级约有8级或更大。

2、地震(蒲松龄)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之奇变也.正面描写,是当时康熙年间发生了地震,描绘出当时的情景.侧面烘托,是当时社会的腐败,及当时统治阶级的无能.

3、后来听说某个地方的井被震得倾斜,不能打水;某家的楼台整个改变了南北方向;栖霞山裂开了,沂水陷了个大洞,有好几亩宽。这真是非同寻常的奇灾异变啊!

4、●138年2月28日,甘肃金城、陇西发生地震。据考证,这次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测震仪器(张衡的候风地动仪)记到的破坏性地震。当时地动仪放在洛阳,距震中约700公里。

5、如果是作业本上的话,我再说说1)我;2原因;3,迅速;4,都,一起.d不久,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是为了说明这次地震强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

6、从蒲松龄文章中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恐怖情形:如雷巨响、房屋倒塌、大地旋转、河流翻腾、山崩地裂....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雷、雨常常并作,故从雨

9、(出处节选)《地震》——清·蒲松龄

10、●1695年5月18日,山西临汾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烈度Ⅹ度强,破坏面积纵长500公里。在一个8级地震的震中区附近再次发生8级地震。前一次地震是1303年的洪洞、赵城地震。

11、“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12、蒲松龄忍不住感叹说:“此真之奇变也!”

13、●1679年9月2日,河北三河、平谷发生地震。这是北京附近地区历史上大的一次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裂度为Ⅺ度,破坏面积纵长500公里,北京城内故宫破坏严重。

14、面对灾害,我们也相信,这个日渐强大的祖国不会让人民失望。

15、我,原因,迅速,都d3不久,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是为了说明这次地震强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

16、蒲松龄,公元1640年,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17、●1867年12月18日,台湾基隆近海发生地震。这是中国地震史中引起海啸大的一次地震。震级估计为6级。“沿海山倾地裂,海水暴涨,屋宇倾坏,溺数百人。”

18、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东经100)发生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顷刻间地动山摇,生命陨落、家庭破碎。

19、更苦霪雨不停休,满陌秋田水涨流,

20、历史上有记载的一些地震

二、地震蒲松龄文言文翻译

1、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已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

2、天灾何事洊相摧,愁眉长锁几时开,

3、《诗经》记录了周朝的地震

4、(2)此真之奇变也。

5、●1668年7月25日,山东莒县、郯城发生地震。这次地震是中国历史上地震中大的地震之震级估计为5级。据记载,“城楼堞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

6、惊心动魄的莫过“震”

7、蒲松龄二十八岁时,在一个夏夜去找表哥李笃之喝酒,不巧遭遇了地震。他后来在《聊斋志异》中这样记录:

8、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9、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

10、蒲松龄在《地震》一文中记载:“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忽然间,地震发生了,众人大为惊骇,正在不知所措之际,酒桌“摆簸”,杯子、碟子、碗筷散落一地。

11、《竹书纪年》记载:“黄帝轩辕氏一百年,有熊地裂。帝陟。”从古至今就没有消失过的地震,凭借巨大的杀伤力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中国人记忆深的估计是唐山和汶川两次特大地震吧,突如其来的地动山摇,无数人被掩埋在废墟之下,无时无刻都在上演生离死别。中国历史上还发生过一场特殊的天灾,导致83万人丧生,就连黄河都倒流,大地摇晃近五年。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12、积尸腐臭无棺殓,半就编芦入冢幡。

13、盖藏委积一时空,断折伤残嗟满目。

14、由于极震区大部分位于郯城县境内,故称为郯城地震,临淄属于破坏性地区。

15、先时自谓灾方过,谁知灾后病还来,

16、中国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出现过很多太平盛世,但是,天灾人祸也不少。以往历朝历代都设有史官,专门记载国家大事,地震在古代被视为严重的灾异,所以从史官的纪录中,可以轻易找到关于地震的记载。

17、可惜住着舒服的窑洞在地震面前毫无抵抗力,许多人还在睡梦中安眠,就感受到强烈地面摇晃,随后房屋倒塌,有的人估计没来得及起身就被掩埋在废墟之下。极少数的幸运儿能够逃出生天,避免被掩埋。地面在强烈震动,周围是多米诺骨牌一般倒塌的房屋,其中还夹杂着人们的呼救声,哀嚎声,和止不住的哭泣声。原本安宁祥和的夜晚,就这样露出了它狰狞的本来面目,目之所及简直是一片人间地狱。如今西安的景点小雁塔,也是在这场地震中塌陷两层,建筑尚且如此,更何况脆弱的人呢。

18、这些房屋面积所对应的居住人口,就是地震后急需转移安置的人口。根据评估结果,山东省各县的震后急需安置总人口为89万人,占所有县域人口678万人的8%,其中郯城、莒县等13个县受灾为严重,需安置人口比例在20%以上(下图)。

19、周幽王二年(西元前780年),陕西岐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据《国语?周语》载:地震的时候,“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史记》也有记载此事,当时人认为这个地震不祥,暗示“周将亡矣”。因为“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简单的说就是阴阳失衡,在人这边就是人无道、违天理,反映到天象就是天灾的出现。

20、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⑦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⑧,不可汲⑨,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⑩之奇变也。

三、地震蒲松龄拼音

1、李康,徐锡伟,江国焰,谭锡斌,赵仕亮.20基于探槽剖面证据探讨1668年郯城地震地表破裂南延问题震灾防御技术

2、《诗经小雅》这样记录此次地震:“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大家可以想见地震前地声自地底传来的隆隆声响,夹杂着闪闪地光,那种震前的恐怖景象。而当地震来时,一时间的天崩地裂、河水震荡,高地凹陷成为低谷,而低地隆起成为丘陵,整个陕西附近的地貌完全变了样。有专家推测当时地震相当于7级以上。

3、近年来世界各国地震频繁,那么,古代有地震吗?鉴往知来,让我们看看历史上曾发生过哪些大地震,从中是否可寻找到借鉴之处。

4、大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夜半时分(公元1668年7月25日),山东莒(jǔ)县、郯(tán)城等地,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5、科学家们认为,全世界被分为了六大板块,这些板块都是巨大坚硬且还在活动的岩石块。板块之间也会彼此碰撞,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地质活动。板块的交界处自然地壳活动会无比活跃,在这里地震带乃至火山分布频繁,时常发生。

6、天灾无情。正如国防的战备一样,面对小概率的地震,我们也要做好准备。那么,如果这样的地震放到现在,会是什么情形呢?

7、人们出门后发现很多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倒塌后又立起来,墙倒屋塌的声音伴随着“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令人异常恐惧。

8、读完了,叫上爸爸妈妈一起做几道题,才算真正的“暑假作业”——

9、这篇文章通过蒲松龄的切身感受和所见所闻,由近及远、由点及面、由局部到整体对这次地震进行了实录。

10、蒲松龄(1640~1715),又名柳泉居士,聊斋先生,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以上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

11、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

12、蒲松龄(1640—1715年)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其父是因贫困弃儒经商的读书人。蒲松龄少年即有才华,19岁时应童子试,连考县、府、道三个第一。以后却屡试不第。曾应友人之邀去高邮、宝应二县做幕宾。回乡后,长期在乡间做塾师。71岁时,援例成为贡生。蒲松龄一生穷困潦倒,对科举制度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他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喜爱民间文学和传奇志怪,热心搜集有关神异鬼怪的故事传说,积数十年努力,写成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还著有通俗俚曲14种,用山东方言和传统说唱形式,描写当时的世态人情,暴露社会黑暗和人间不平。

13、《地震》创作背景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地震蒲松龄文言文翻译【53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