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终南山古诗赏析【100句简单文案】

一、咏终南山古诗

1、绮梦烟舟绮梦空,断崖冷树断崖红。野歌唱瘦东溪水,诗韵吟寥北寺钟。

2、每湿苔痕青蔼蔼,时滋圃草绿茸茸。

3、纷纷红雨千万点,恰恰黄莺三五声。

4、频见绿坡驰俊马,每惊黄犊逐群羊。

5、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6、次联写近景,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即如终南山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值得观赏的景物还多,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进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经看见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则刚才呈现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明说,但他却在已经勾画出来的“象”里为我们留下了驰聘想象的广阔天地。

7、安得冰魂随梦在,好教吟句与时新。

8、作者:每日成语故事。每日一读,贵在坚持,你若喜欢,欢迎支持。

9、编委冰洁阿斌直性子振江

10、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唐 杜审言《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

11、天垂旷野两苍苍,望断芊绵云路长。

12、那么还有一种现象,旷远荒凉而偶有动景出现的时候,这个动景,作为一切静止、荒远、荒凉,突然有一种动景来作为反衬,就更显得荒远。鲍照在的他的《芜城赋》里边写道:“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还都道中作》的这个诗里边他说“绝目尽平原,唯见远烟浮。”王维《使至塞上》诗里边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荒凉的大沙漠里边,忽然升起了一柱孤烟,这都表现了这一种意境,表现了一种旷远荒凉而偶有动景作反衬,愈显得荒凉,表现了这一种意境。

13、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14、东熊盛元钟振振崔德煌

15、《咏鹅》不是五言绝句,只属于五言古诗。五言绝句是汉族诗歌体裁之属于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有仄起、平起二格。句数固定。只有四句,每句五字,总共二十字。《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16、迢递千山天落寒,斜风淡淡水潺潺。长河慵日烟波阔,瘦竹留霜翠鬓斑。

17、客有闲心云有意,迢迢洱海苍山丽。犹自登高收旖旎。情何寄,渔村又入襟怀底。

18、临壑问山樵,何处屏山冷月娇。天外香溪吟几阕,风高,听取松歌入玉箫。

19、逦岭寥天碧浪中,暮阳迢递隔云峰。清歌付予千重水,妙韵犹萦风。

20、幸见终南山,岧峣凌太虚。

二、游终南山古诗赏析

1、愧写琅玕无好句,且留清照寄幽衷。

2、董峰微澜 明月轩云张刃

3、数九怡然开旖旎,披拂寒风,冷月堪犹记。寂夜氤氲香缕细。横斜清影如姝丽。

4、终南山诗语/105×35cm/纸本水墨

5、渭水寒光摇藻井,玉峰晴色上朱阑。

6、曹胜炎,号终南山人,湖北人,1961年生,大学教授;现经营生物工程企业,好释道之学,爱山川之妙,喜禅林道观之静,常年游走于各地,偶尔摄影、诗词,然无有精者;诗词大多为旅途所作,纯随性而发、随性而弃,此辑皆为近作。头衔虚名均与诗词无关,恕不列出。

7、青玉案·无弦琴上菩提早

8、谁将妙手开生面,一笔横空写断霓。

9、有幸能够见到终南山,山高的快要逼近天空了。

10、那么下一句“分野中峰变”是怎么个“变”法呢?下边的一句是“阴晴众壑殊”,“壑”就是山沟,高的叫峰。从中峰上南看北看,看下去终南山的“千岩万壑阴晴殊”,“殊”就是不一样。

11、倩影涟漪空对月,今宵何处销魂。东风不解画眉频。司春如解意,说与护花人。

12、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物华空有旧池塘,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五代 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13、太行逶迤莲台净,绕岫泉声恬澹景。熏风草动送微香,翠色梵歌招玉镜。

14、《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李世民《望终南山》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15、暂放尘心游物外,六街钟鼓又催还。

16、注:良宵指古琴名曲《良宵引》。此曲意境深长、洵美,曲调平淡、细腻,有中正平和、绝去尘嚣之感。萧散:形容举止、神情、风格等自然,不拘束;闲散舒适。

17、谁开藻丽三千顷,便作清香十二桥。

18、我留恋巍峨的终南山,还要回首仰望清澈的渭水之滨。

19、“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中“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20、祖咏(699~746),字、号均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三、《终南山》古诗

1、寒照,寒照,洛水愁侵霜晓。楼台千古西风,回首嵩山落红。红落,红落,斜暮离人阡陌。

2、易玉华海之言王中华心殿主

3、第“欲投人处宿”而要“隔水问樵夫”,那么“我”从入山以来,穿“白云”,出“青霭”,登“中峰”,观“众壑”,始终没有遇见人处,就是没有遇见有人家的地方,这一层意思已经意在言外,不言可知。始终未遇人处,游终南山连一个人都没有见着,有人家的地方都没有了,而这个诗人不嫌寂寞,他游玩了整整的一天,而且想在山中找一个有人家的地方投宿,第二天他还想游。那么终南山对于这个诗人来说,终南山的赏心悦目也是意在言外了的,而诗人不嫌寂寞,那么他城市里边住厌了,他要避开喧闹,寻一个寂静的地方,就是回归自然,这一些情景也是意在言外了的。

4、北斗星挂在长安城边,终南山好像依靠在蓬莱三殿前。

5、(年代):唐(作者):杜审言(题目):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内容):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6、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蕴。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7、寒江风起残红困,亭榭苔痕余绿尽。寥寥野径噪归鸦,残柳清溪君莫问。

8、几度溪声轻妙,几回离客闲愁。几年梦断落汀洲,几处萦湾残柳。

9、古寺不挂寰瀛图,终南山翁何处至。

10、醉眼西窗催冷月,梦中寒峭凄迷。暗香如沁落梅飞。琼天花共雪,一剪半离披。

11、风含玄妙零旖旎,花落花开藏有意。真如岂向法中寻?应在迢迢云雾里。

12、孟郊《游终南山》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nánshānsāitiāndì,rìyuèshíshàngshēng)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gāofēngyèliújǐng,shēngǔzhòuwèimíng)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shānzhōngrénzìzhèng,lùxiǎnxīnyìpíng)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zhǎngfēngqūsōngbǎi,shēngfúwànhèqīng)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jícǐhuǐdúshū,cháocháojìnfúmíng)

13、犹送幽芬迷蛱蝶,更教翠色染林丛。

14、莫道高标易零落,由来逸气藐云霄。

15、佳气氛氲一朵开,碧波漾影柳悠哉。鹃歌未了添芽绿,雨意才收点藓苔。

16、唐诗鉴赏‖王维:终南别业

17、诗人正是为了观赏这种美景才来游终南山的,然而当他进入深山的时候,朝前看,只见白云,或者只见青霭,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的“白云”、濛濛的“青霭”之中了,看不见,也看不真切。

1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9、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太乙:又名太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亦名中南"。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海隅: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分野:古天文学名词。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壑: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人处:有人烟处

20、全诗:《终南山》——王维

四、写钟南山的诗

1、东君若惜风休送,莫扰佳人甜睡梦。玲珑容易悟真如,留得天涯离客共。

2、夏夜独伫,听凤箫、阵雨、听荷声、是记。

3、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4、迟暮锦霞凋,满袖清霜下九霄。客是闲云哪一朵,迢迢,红尘隔梦遥。

5、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6、踏莎行·声声说尽潇湘好

7、春园尽有无穷趣,引我忘情到月生。

8、唐诗鉴赏‖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9、这两句诗历来解释的人都没有讲通,食而不知其味,都没有讲通,我现在根据我的体会来加以分析。历来的注家注解“白云回望合”一句,有的说四望出去,是白云连接着,有的说回望山顶,回头看山顶,白云聚合,笼罩于终南山上,这都不得要领。“回望”,“白云回望合”的“回望”,是跟下一句的“入看”对照、对偶的,它的意思是“回头望”,而不是四望,不是向四面望,“回望”是回头望,不是向四面八方望,但又不是回头望山顶,诗人正在向终南山行进,在游终南山,他已经是在开始,第二联已经开始爬山了。假如说是“回头望山顶”,有人解释说回头望山顶是白云聚合,那么回头望山顶,那就是说游完终南山回来了,下山了以后才回望可以望见山顶白云聚合,那根本就是违背诗意的。

10、“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中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11、说这是不是很扫兴呢?当然不是的。正因为他看不见,看不真切,才更令人神往,更引人入胜,急于“入看”。“入看”的时候,白云、青霭都没有了。“入看无”嘛,进去没有了,远处看有,准备进入,走近它的时候,继续向前走的时候,不见了,没有了。

12、唐太宗写过一首《望终南山》的诗,它里边有一句说是“碧嶂插遥天”(“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就是碧颜色的那个山峰,直插到云天里边去了。那么,“太乙近天都”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这是写终南山的高,它高与天相接。

13、暮鼓徘徊生寂境,细风散漫送清香,禅茶入韵水云长。

14、韦曲花深愁暮雨,终南山古易斜阳。

15、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16、朱明良友张仕庆无论魏晋

17、虞美人·一帘风月摧人老

18、夺目玉兰千树雪,倾心梅朵半坡红。

19、宋代诗人梅尧臣说是“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这就是秀,把难以描写的景象写得就像在人眼前那么样地生动,这就叫“秀”,“状溢目前”就叫做“秀”。梅尧臣说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这里边还含的有东西,含的是什么东西呢?“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言外还有“意”,那么“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就是“隐”。“秀”与“隐”各有特点和优点,这是两种表现的境界,但是在高明的作者手下,卓越的艺术大师的笔下,还是可以地结合起来的。

20、欲问庾园奇绝处,天光煦物正清嘉。

五、终南山的古诗词

1、zhōngnánshān终南山tàiyǐjìntiāndū,liánshānjiēhǎiyú。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báiyúnhuíwànghé,qīngǎirùkànwú。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fēnyězhōngfēngbiàn,yīnqíngzhònghèshū。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yùtóurénchùsù,géshuǐwènqiáofū。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2、谁起烟波情脉脉,引人遐想复何穷。

3、红尘步步量,几杯清茗意芬芳。虚名尽付水云长。

4、终朝异五岳,列翠满长安。

5、十里菰蒲淡淡风,氛氲淑气暖融融。

6、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7、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8、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9、诗情自可吟成瘦,仙骨谁能写得真。

10、谁共寒梅萧散意,对影横斜,犹唱千山里。一曲良宵藏梦底。那堪迷妄心头起。

11、憔悴清欢红一角,殷殷羞带香云。与谁相约到黄昏。世情犹觉苦,岁岁入红尘。

12、那么既然有“樵夫”就在不远的地方,就必然有“人处”,就是有人住的处所、地方,因而当诗人问何处有人家可以投宿的时候,“樵夫”口里边回答,说哪里有,手指说是那个地方有,那个地方有。他口答、手指,诗人跟着那个手指遥望,侧首遥望的那一种情景,也可以想象中得之。还有,樵夫遥指,诗人遥望的那个地方,就是有人家的那个地方,究竟是在青霭里边呢,是在白云里边呢?是阴呢,是晴呢?或者是在那个树林的树梢上边飘起了渺渺的炊烟,已经有人家在做晚饭了。那么这许多情景,都可以使人“疑”,“疑而得之”,说到底有没有?疑的结果呢,看见袅袅的炊烟了。

13、月影语丝桐,缥缈平章淡淡风。客途何所处?心篷,笑与桃花一萼红。

14、千里红尘烟火,万叠苍山冰锁。夜沁满庭芳,一剪寒梅初破。篱左,香么?底事谁人知我?

15、晴光更映花光好,香气还随淑气融。

16、半隐庐倪平波终南山人荒岛

17、任是雪中花满地,梅谢梅开,谁解其中意。归去来兮存浩气。冰心不著红尘里。

18、渔家傲·游大理双廊二首

19、谁写孤舟憔悴,谁涂蟾月风流。谁家歌舞载高楼,谁伫西风人瘦。

20、仙居光景凝山月,锦窗烟江阔,似幻如真。泉水潺潺,琴声波影殷勤。澄怀吟韵高歌罢,浪拍横塘入东门。旧亭台、东壁谁家?红紫纷纷。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游终南山古诗赏析【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