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100句简单文案】

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语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对四海友人的惜别之情的语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原文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髙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庄子和李白终究没有冲出大气层,苏轼可就不一样了,奔着天宫就去了。李白只是只想着“出”,苏轼却杀了个来回。太冷,又回来了,这样写极富浪漫主义精神。

4、纳兰性德的“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总觉得少了些豪气。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配美酒,醉了啥都有。

5、总之,屈原有一首长诗叫《天问》,这些个问号啊,太多,苏轼说我要一个就好了:“明月几时有?”够了。

6、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蹊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苏轼对亲人的思念和天下所有人的祝福。这首词写出了对弟弟苏辙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而是熔铸成了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们表示的美好祝愿。

8、“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9、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1、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2、这首词是苏轼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苏轼想起了分别已经七年之久的胞弟苏辙,心潮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13、得,这首词写到后啊,是一个大欢乐,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安慰,但人生本质就是有一点无奈,你又能怎求一个的人生呢?所以我们说啊,苏轼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明了,所以他的中秋才会过得如此的不同寻常。“诗穷而后工”,好诗好词都是在困境当中逼迫出来的,天底下难的事情就是自己做自己的思想工作,自己把自己的思想做通了,然后写下来,读给别人听,别人的思想也就通了。谁说苏轼只是一味的信奉儒家,或者一味的信奉道家,或者一味的信奉佛家,他是兼采并蓄。既然人生总要向前走,那就要走的好一点,虽然此刻我们不能相聚,但共对一轮明月,这也就算是相聚了,也就是已经在一起了。

14、栏目主编:赵彦春、莫真宝

15、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16、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17、如果在古今众多诗词中只挑选一首来咏中秋的的话,我会选择苏轼作于差不多千年以前的这首水调歌头。不仅仅因为他的传播很广,更因为他代表的人间意境。

18、西汉·李延年·借诗献美人·《北方有佳人》

19、下片呢,下片巧妙,确实是大诗人必有大手笔,大手笔孕育着大格局。这下片怎么写呀?要一般的人很难接下来,他顺着月光写。“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一缕月光,开始老在天上挂着,现在怎么样呢?照在这楼台亭阁之上,又照在了我们家的窗户上,又接着照在什么呢?照在了我身上,我是谁呀?无眠之人。所以你看,上片本来起调很高,一会儿问明月几时有。一会儿又要乘风归去,随着月光啊,一直都集中在苍穹之上,感觉跟人间没关系。可是苏轼巧妙地用了这九个字,把这一缕月光从天上的宫阙和琼楼玉宇转到了自家的楼阁上。接下来,就好办了,作者开始啊,给他自己,也给大家,做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

20、南宋·陆游、唐琬·两首悲情《钗头凤》

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今夕”这样的字眼古已有之。如《诗经》有云:“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译为:今晚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啊,让我看见这么好的人。先秦的《越人歌》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现在我们都能耳熟能详,其实它的第一句就是用了“今夕”这样的词语来起笔:“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3、绮(qi三声)低绮户,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有成语朱楼绮户zhūlóuqǐhù富丽华美的楼阁。明·张居正《赠国子马生行》:“不见当年许史家,朱楼绮户青云逼。一朝宠失门祚衰,堂前一一生荆棘。”

4、(5)琼楼玉宇:白玉砌成的楼阁,相传月亮上有这样美丽的建筑。指月宫。

5、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为:

6、“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李白《登太白峰》)

7、唐朝·白居易·唐朝的“北漂”不好当·《赋得古原草送别》

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

9、古代的文人雅士是很喜欢喝酒跳舞的,我们熟悉的李白就有这样的诗句可以证明。

10、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苏轼的一首中秋词。其实这说法有问题,应该是中国古代的中秋词,也许是从古至今的有关中秋的一首诗词。我这么一说你就知道了,是什么呢?没错,《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我们先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词。

11、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12、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13、月光写的好的诗词有很多,如:

14、他不仅问了这一句,后面还接着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知道天上现在到底是哪一年?人间是熙宁九年,中秋节这一天,公元1076年,可天上是哪一年呢?不知道!不知道没关系,苏轼只是这么一问,这种问本身也带有情绪的,他后边自己做了个解答。

15、明月几时有的意思是: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16、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17、南北朝·佚名·巾帼赞歌·《木兰辞》

18、荟萃名家经典,品读旷世真情。

19、感受语文大美,热冰此处有声。

2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三、人教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在亲人呵护下的同学们,可以张扬着青春,高声的喊、放肆的笑,痛快的哭、自由的闹。假设当有一天保护我们的亲人突遇了变故,失去爱的依靠,我们是否还笑的出来,我们每天的零花钱还会那样的充裕,是否还会有人每天对我们喋喋不休般的嘘寒问暖,是否还会有人揣摩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开心?一切的一切都会远去,所以苏轼在这里含蓄地正告我们:当有一份真挚的爱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一定要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2、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强烈、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3、“把酒问天”是不是苏轼先写出来的?

4、(4)乘风归去:驾着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何年月?我本可以和着这清风扶摇而上去问问故人,只怕高楼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风光又哪里比得上此刻银光乍泄下,犹如宫娥起舞的影和这水波微荡的风呢?

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是这样断,诵读要问老师了。

7、译文: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8、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9、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10、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1、苏轼把青天当做了自己的朋友,举杯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12、当时苏辙在哪啊?苏辙在现在的山东济南任掌书记,掌书记就是负责文书一类的官员,济南在当时称为齐州,齐州和密州相距200多公里,这在古代是个不短的距离。所以在熙宁九年的这个中秋夜,苏轼欢快的喝酒,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写下了这首词。他为什么想念自己的弟弟呢?让我们要想的话,晚上喝醉酒啦,要么是思念父母,要么是思念妻儿老小,但是苏轼“兼怀子由”,因为他们兄弟两个真是手足情深。

13、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14、一轮明月,清清亮亮,他可以是团圆对酌时的下酒菜,也会成为独行者的夜行灯。在我心中,我更愿意将月光视作相思人的传送带,天涯相隔的人们共望这一轮明月,思念与感情会因为月光而彼此链接。如果长相思的辛苦有解药的话,中秋的月光应该是他好的解药。

15、“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词人无理地埋怨明月说:“明月你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

16、作者既标举了“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17、据说宋神宗在读到“琼楼玉宇”两句时,曾叹曰:“苏轼终是爱君”,遂量移汝州。从这里就可以领略到他借“问天”,其实是关心朝政,寄托政治情怀,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后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送给望月的人们,它已历经百年,成为华夏儿女不衰的祝愿。

18、《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诗酒趁年华

19、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

20、这个时候的苏轼,父亲、母亲、姐姐都去世了,跟他有血缘关系的除了子女,就只有苏辙了。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也是这样的感觉,等我们长大了你们自然会明白,想念一个人会孤独、会愁苦、会揪心、会失眠、会大哭、会大笑……

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正确答案:A解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苏轼在密州所作,表达了诗人人世与出世的矛盾心情,同时抒发了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在词前小序中明确写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子由,是苏轼弟弟苏辙的字。

2、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意思是: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

3、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4、(9)绮户:刻有纹饰门窗。

5、词的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6、4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7、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

8、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这是在留恋人间的美好生活。

9、我们先来看看这词的上片。头两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般认为这两句话是化用了李白的《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个问题啊,你不能从天文学的角度去质疑,问了也白问,顶多说,如果他们当时真的有科学技术达到了,可以告诉他们明月是什么时候有的,那要直接给他回答了,那还怎么写诗啊。所以这种问法就是文学之问,天上的明月呀,你是几时出现的,我要拿着这酒,问你问个清楚。这叫无理而妙,没道理,但是又觉得很合理。在哪合理呢?在文学的范围内是合理的,在情感的范围内是合理的。

10、杜甫的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都是故乡啊,美景啊,很难给人以鼓舞。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就不一样了:凉凉的月光、暖暖的怀念、宽宽的胸怀,还有美好的祝愿埋在里面,不流传千古是不行了。

1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12、官网:westudying.com

13、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瑞克祝onebook所有书友中秋快乐,一切顺利,美好幸福!

15、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6、要是听着好,转发并赏毛!

17、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18、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19、“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20、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我。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为什么偏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拼音版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3、《江神子·恨别》苏轼|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4、近代··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5、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6、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7、通过苏轼写的这首词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继承和创新来实现。怎么来实现呢?工具就是“用典”——引用古籍中的故事、词句。这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我们要在日常的说话、写作中要多学习名人故事、多备些经典诗词,该直接引用的绝不含糊,能借鉴的也不用丝毫客气。但是好能改一改、变一变,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要写出自己的味道。如此我也为文本做了首小诗来收束:

8、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原文如下:

1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12、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13、“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庄子·逍遥游》)

14、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

15、阴晴圆缺悄无恨,豁达胸怀心中藏。

16、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17、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18、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19、《望月怀远》诗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这诗意境相似的诗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六句承接四句,具体描绘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

20、“高处不胜寒”是说“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