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秋天景物的古诗【100句简单文案】

一、景物描写秋天烘托伤感的诗词

1、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2、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3、这种秋气,是一种肃杀之气,是让人速生冷颤之气。它只要施展它的一点余威,就会使繁茂蓊郁的绿色变色,葱茏的佳木凋零。这样,通过秋声的描绘和感受把“秋”之威力作了形象化的描绘。

4、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5、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6、月到中球圆,人圆梦难圆。——《中秋夜陇州徐常侍座中咏月》无可

7、秋之为状:秋天所表现出来的意气容貌。状,情状,指下文所说的“其色”、“其容”、“其气”、“其意”。

8、——古诗词秋之意象:落叶

9、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月》 唐·杜甫

10、"衬托"就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衬托分为正衬与反衬。例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11、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2、天灰蒙蒙的,十分得冷,小草低下了头,树枝弯弯曲曲,抬起头,发现乌云密布,没想到雨竟已静悄悄地下了起来。风划过,树叶飘旋着坠落,孤独的归如大地的怀抱.细沙星星点点地被吹起,何时它们又能回到原处?站在狂风的天台一望无际这一座孤寂的。

1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14、山大华特卧龙学校办学指导思想

15、渲染和烘托都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达中心。如果把渲染烘托中的具体描写当着托体,那么所要表达的中心就是主体。在渲染和烘托中,托体和主体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16、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骆宾王

17、这是一首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18、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19、如杜甫的《登高》,首联突出秋天寥廓凄凉的特征,景中渗情。颔联视野开阔,写出夔州山城的地理特点,“景”既是具体的,又是宏观概括的。颈联写自身所处的境况——“作客”“百年多病”。尾联写由萧瑟的秋天和苍莽的山水及自身的境况共同唤起的感情——“艰难苦恨”“潦倒”。就景而言,万木摇落的深秋、荒凉僻远的山城,本来就有一种压抑苍凉的况味,而这种况味和杜甫自身的“老”“病”“艰难”的处境融合扩展,使悲怆情调愈见浓郁。

20、衔枚:古时行军或袭击敌军时,让士兵衔枚以防出声。枚,形似竹筷,衔于口中,两端有带,系于脖上。

二、关于描写秋天景物的古诗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2、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河上的景象,一是“阔”,王湾的“潮平两岸阔”,被诗人浓缩为“岸阔”,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黄河恢宏阔大;二是“渺茫”,因为河阔,一眼望不到边,加上太阳快要下山,自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看不到对岸;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虽然看不见“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却使人觉得河似乎更阔了,烟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烟波又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4、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5、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6、一钩残月挂在天空,月色昏昏,漏声滴答,黑夜正长;一盏油灯,忽明忽暗,寂寂地照着我的床。多病的身子,早感觉到风霜的寒意;做梦回到家乡,梦中不知道远隔千山万水,道路漫漫。披衣而坐,纷扰的世事乱人心胸,禁不住慷慨高歌;起床徘徊,俯仰天地,只见到一片孤寂凄凉。那凄切的鸣蝉声传入耳中,使我的心更乱;它紧抱着萧疏的梧桐树,树上的叶子已经半黄。

7、玉阶阴阴苔藓色,君王履綦难再得。

8、(潍坊市2022届高三二模试题)

9、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10、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11、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李白《长相思·其一》

12、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13、渲染和烘托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要正确认识它们,还要正确把握它们的相对性。

14、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5;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7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15、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16、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17、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陆游《秋思》

18、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19、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20、“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三、描写秋天景物诗句古诗

1、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2、《山鬼》是用道路艰难的景物描写烘托山鬼的心情喜悦,意志坚定。《山鬼》采用山鬼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全诗有着简单的情节:女主人公跟她的情人约定某天在一个地方相会,尽管道路艰难,她还是满怀喜悦地赶到了,可是她的情人却没有如约前来;风雨来了,她痴心地等待着情人。

3、夜深高不动,天下仰头看。——《中秋夜君山脚下看月》无可

4、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6、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7、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景感慨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8、对比:对举的双方是为了通过对比得出另外的结论。

9、但是,马上就要跌入寒冬了。秋天的盛景如此短暂,草木凋零得迫不及待……逝水带走的不只是落叶,还有流光。人生的匆急之感,容易在秋天激发。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悲秋”。

10、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11、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12、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13、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14、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15、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长江而说“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16、释义:秋风刮起,白云飞。草木枯黄,大雁南归。

17、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18、(释义):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19、“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消耗他的精气。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年老)。(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20、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四、描写秋天写景的古诗

1、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2、(释义):心绪伤感惆怅又逢上草木摇落凋零,我再也不愿听到这萧瑟的秋风。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5、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登高之所见闻。天高气爽,风声猎猎,峡中哀猿长啸,江渚清水环绕,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群鸟迎风飞翔,诗句通过六个特写镜头,渲染出秋天的肃杀苍凉。不难看出,风急、天高、猿啸,清渚、白沙、飞鸟,这些景物描写对于肃杀苍凉的秋天来说,它们都是正面的描写。这样的正面描写就是渲染。

6、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当时杜甫生活很困苦,身体也不好。一天,五十六岁的老诗人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7、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8、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中秋月二首》李峤

9、②以动衬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10、南飞的大雁恋恋不舍地离开这片乐土,去开辟另一片陌生的天地.轻轻地踏上铺满落叶的小径,沙沙声时断时续,哭诉着着它们悲惨的命运。

11、综上所述:“借景抒情”往往是“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12、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13、例:在热闹的都市,诗人无心外出,只身在客店里,对着孤灯,抱膝而坐,灯影照着他,只有墙上的影子陪伴他!

14、“化静为动”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作者通过遣词造句把静态的转化为动态的,进而给读者带来的一种感受。比如下面这首诗:

15、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咏月》李建枢

16、拟江令于长安归扬州九日赋

17、宋词君: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体说来,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1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0、宋词君:在词中,词人写了一个秋夜中的种种秋声。笔锋非凡,意味亦显独特。词人以“豆雨声”起,以“雁声”收,写了秋夜中听到的十种秋声。但声声总离不了凄凉意,使一个正在发愁的人谛听这些声音,使作为声音的客体,严重地被染上“愁人”的主体印记,因而从笳声、雁声、蛩声、铃声中听到的,都是词人的苦闷心声。

五、关于秋天写景的古诗

1、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2、第看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

3、在这首五言绝句中,诗人刻画了送别过程中的传情细节,景色清淡凄凉,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因古诗文中多写南浦之别,“南浦”因而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诗人并不是真要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4、“嗟夫!草木无情,有时20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21然丹者为槁木,黟然22黑者为星星奈何24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5、原文: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6、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7、登高(作者)杜甫(朝代)唐

8、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9、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 唐·杜牧

10、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唐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miaoxieleishici/2258301451522583016210htm

13、欧阳修深明其中之弊,当他的散文革新取得了成功之后,回过头来又为“赋”体打开了一条新的出路,即赋的散文化,使赋的形式活泼起来,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且增加了赋体的抒情意味。这些特点也使《秋声赋》在散文发展史上占有了一席很重要的地位。

14、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15、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6、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7、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18、《秋声赋》是欧阳修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它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

19、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2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关于描写秋天景物的古诗【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