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的古文诗经精辟113条

关于孝的古文

1、关于孝的古文五则

(1)、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2)、青天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3)、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4)、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5)、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6)、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7)、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qú)劳。啮指痛心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

(8)、〖清〗王永彬·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9)、公曰:“天何不殃其身,而加罚其庙也?”孔子曰:“盖以文武故也。若殃其身,则文武之嗣,无乃殄⑦乎?故当殃其庙以彰其过。”

(10)、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11)、(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12)、——(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高尚、真诚和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13)、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14)、——罗素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仁慈的法官,是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

(15)、——《论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16)、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17)、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

(18)、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19)、《小雅·伐木》“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20)、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2、关于孝的古文诗经

(1)、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2)、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3)、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

(4)、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6)、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7)、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8)、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

(9)、因此返回到事物的根本,从近处做起,是君子遵循的途径。”(原文)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10)、注释: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11)、〖战国〗孟轲·君子以诚之为贵。〖春秋〗子思·士虽有学,而信为本。

(12)、①俱:都。  ②患:患有(疾病)。 ③乃:于是。④衣:穿。 ⑤乃:这才。 

(13)、孔子说:“孝,是天经地义的,是人民应该行使的做法。”

(14)、温馨提醒:欢迎把古文卡片保存到相册,随时复习查看

(15)、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

(16)、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出自(清)《增广贤文》

(17)、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18)、注释: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19)、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0)、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纼(zhèn)。

3、关于孝的古文名言

(1)、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芦衣顺母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

(2)、(论语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4)、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5)、(5)孟孙:指孟懿子。(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6)、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8)、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也。”

(9)、〖南北朝〗颜之推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10)、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11)、一小会儿,有人报告:“受灾的是厘王的庙。”景公吃惊地站起来,再次向孔子行礼说:“好啊!圣人的智慧,超过一般人太多了。”

(12)、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13)、《尚书》·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汉〗司马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4)、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15)、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16)、《博览群书》,1985年创刊,由时任中央总书记题写刊名,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撰写发刊词,是光明日报社主办的综合性思想文化月刊。“砥砺思想,宁静心灵”是我们的追求,“知识人写给知识人”、“名家作品名家看”,已被这本杂志坚守35年。

(17)、《格言对联》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18)、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19)、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20)、(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4、关于孝的古文

(1)、5)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2)、注释: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3)、悠哉典属国,驱羊老一生。《三韵三篇》唐·杜甫高马勿唾面,长鱼无损鳞。

(4)、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

(5)、戏彩娱亲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6)、——罗素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7)、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

(8)、《后汉书》·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汉〗贾谊·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10)、子本庸碌而无为,然亦闻古人之云:百善之首,非孝道而莫之属也。是以虽求学于异乡,亦常念及双亲之茹苦,而问之双亲尚无恙乎?

(11)、注释: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12)、——《孟子》重情轻物,厚养薄葬。——字严孟子曰:“不得乎亲,不能够为人;不顺乎亲,不能够为子。”

(13)、③《诗》:此诗已佚,今本《诗经》无。旧注:“此逸诗也。

(14)、寒树风难静,霜郊夜更闲。哀荣深孝嗣,仪表在河间。

(15)、①贷:借出或借入,这里指借入。②缣:细绢。 

(16)、——庄子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17)、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18)、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19)、(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20)、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5、关于孝的古文及意思

(1)、①御车:驾车。 ②持:握。③甚:十分。④欺:欺骗。

(2)、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3)、《劝孝歌》·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4)、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原文)孔子曰:“行己有六本焉①,然后为君子也。

(5)、曙月残光敛,寒箫度曲迟。平生奉恩地,哀挽欲何之。

(6)、——武则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内睦者,家道昌。

(7)、(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8)、〖汉〗司马迁·义士不欺心,仁人不害生。〖汉〗刘向·信是立身之本,恕乃接物之要。

(9)、上天降下的好事,一定回报给有美德的人,灾祸也是如此。厘王改变了文王和武王的制度,而且制作色彩华丽的装饰,宫室高耸,车马奢侈,而无可救药。

(10)、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11)、13)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劝孝歌》

(12)、尧舜所行之道,就是孝顺父母和友爱兄弟罢了。

(13)、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原文)5子曰:“道(1)千乘之国敬事(3)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4)、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出自(明)《增广贤文》。

(15)、——孟子世俗所谓不孝者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16)、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之我国现存早的汉字文献资料殷商甲骨卜辞之中就已有“孝”字。在“百善孝为先”这样的传统价值观浸润下的中国人,对“孝”推崇备至。

(17)、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

(18)、注释: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19)、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20)、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1)、注释: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2)、——苏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3)、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4)、注释: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5)、戏彩娱亲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6)、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7)、注释: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8)、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劝报亲恩篇》

(9)、〖宋〗何铸·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格言联璧》·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

(10)、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11)、(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5)有朋:一本作“友朋”。

(12)、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13)、孝感动天下。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西汉文帝。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关于孝的古文诗经精辟1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