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孟子》的名言精辟141条

出自孟子的名言名句

1、出自《孟子》的名言名句

(1)、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2)、《孟子》中的经典名言名句150则,道理深刻,经典至极!

(3)、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4)、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5)、译文:能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爱他;能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

(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7)、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8)、http://www.678yx.cn/mobile.php/?s=Game/open_game/pid/435/game_id/1html

(9)、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11)、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2)、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3)、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14)、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5)、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1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17)、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

(18)、赏析:天下万物没有同样的,这是万物的基本情势。这句话强调了事物的差异性。

(19)、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20)、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m.lzcn)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2、出自《孟子》的名言

(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2)、语出战国时期孟轲《孟子·尽心下》百姓为重要,国家次之,君主放在后。

(3)、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4)、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6)、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8)、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9)、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10)、释义: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

(11)、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12)、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13)、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5)、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16)、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17)、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18)、孟子进而说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代的圣贤所以超过一般人,就是善于推行他们的好品行罢了。

(19)、志,气之帅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20)、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3、出自《孟子》的名句

(1)、(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

(5)、(译文)孟子说:“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6)、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9)、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10)、(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1)、(4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2)、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1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4)、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5)、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八节》

(16)、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7)、文中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所以他得出结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18)、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19)、译文:所以,上天要让某个人担负重任,必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20)、《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书中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等篇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4、出自孟子的诗

(1)、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3)、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4)、不仅如此,他还要经受得住这样的考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响当当的语言,掷地有声。如果能在金钱诱惑、贫困煎熬、强权压迫下,仍然不改心志,不放弃理想,那我们就是真正的强者,就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5)、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尽心上)

(6)、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意思是: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孟子离娄上》

(7)、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8)、出自《孟子·尽心上》。抬头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疚,低头思考,觉得对人们也没有愧疚。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惟仁者宜在高位。——《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1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

(13)、释义:有德才的人便是能保持那种婴儿般天真纯朴之心的人。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6)、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7)、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齐宣王问孟子“不肯干”与“不能干”的区别,孟子回答,“挟太山以超北海”,这个说“做不到”是真的做不到;而“为长者折枝(搔痒)”,说“做不到”是不愿意去做。

(18)、(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四十二》

(20)、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5、出自孟子的一句话

(1)、出自《孟子·尽心下》修养自身,没有什么比减少自己的欲望更好的了。

(2)、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4)、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六节》

(5)、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6)、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

(7)、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8)、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9)、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1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1)、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

(12)、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4)、(译文)(孟子说:)“身体有重要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有大处也有小处。不要因保养小的部位而影响大的部位,不要因为保护次要的部分而影响了重要的部分。只保养小部位的人是道德低下的小人,而养其身体中大部位的人则是高尚的君子”

(1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6)、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四节》

(17)、(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8)、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19)、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眼前和从前的情况不同,不能相提并论。

(20)、孟子讲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气,源于体内的一种物质的气,在孟子看来,这种体内的气与精神上的志气、气质紧密相关。当一个人结合自己的“道义”修养,坚持不懈地培养自己的气,发展到“至大至刚”、充沛全身并“塞于天地之间”的时候,这样也就具有了自信自强、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这样的人也就是具有浩然之气的人。

(1)、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2)、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六节》

(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5)、儒家常讲仁政,主张以德服人,让百姓心悦诚服,自动过来依附于你,而不是靠武力去征服。

(6)、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下》。浩生不害问孟子说:“乐正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孟子回答说:“他是一个善人,也是一个可信的人。”

(7)、释义:能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爱他;能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

(8)、(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9)、(1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0)、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11)、(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2)、出自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下》。通过广泛的学习和详细的阐释,才能在融会贯通以后简单而精确地述说大义。学习任何知识,都不能囫囵吞枣,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只有对事物有广泛而深刻的理解,才能掌握其核心内容。

(13)、孟子宣扬“仁政”,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1)

(14)、译文:富贵时不能腐化堕落,贫贱时不要改变意志,面对威武之势而不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15)、《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16)、赏析:让那些道德品质高的人去培养那些道德品质不好的人。让那些有才能的人去培养那些才能中下的人。

(1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18)、(51)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

(1)、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2)、(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4)、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担任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职尽责,就应当辞官。如果有进言的人,而其建议没有被听从,就应当辞官。

(5)、很多人经常抱怨——不被人理解,不被人尊重,没有人爱自己。这种人就要好好学习一下这句名言了,只要懂得一切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任何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

(6)、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7)、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节》

(8)、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9)、仁,据孟子解释,就是“人心”。怎样才算是仁呢?根据《孟子》一书可以概括为:第亲民。孟子主张统治者要“与百姓同之”,“与民同乐”。第用贤良。“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滕文公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明其政刑。”第尊人权。孟子公开宣扬“民为贵”、“君为轻”的口号,提倡在一定的范围调和统治者和劳动人民的关系。第同情心。要求统治者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办法来治民。认为这样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达到“于天下”。第杀无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大的仁。孟子要求对一切残民以逞的暴君污吏进行严正的谴责,而力图把现实的社会发展到“保民而王”的政治轨道上来。

(10)、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11)、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12)、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也。

(13)、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14)、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七节》

(1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16)、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意思是: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孟子·离娄上》

(17)、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节》

(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19)、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20)、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出自《孟子》的名言精辟14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