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龙鼎价格(子龙鼎相关历史背景)

1、子龙鼎相关历史背景

1925年的一个深夜,病重的苏州富豪潘祖年,单独叫来19岁的孙媳,说道:“你嫁进来就守寡,潘家实在对不住你,只是现在有一件大事还要托付给你,还请务必答应。”孙媳愣了一下,随即紧张地咬了咬嘴唇,做出重大决定一般,郑重地点点头说:“爷爷,您放心吧。”不久,潘祖年就过世,潘家的当家人成了这个不满20岁的小媳妇。一时间,各种传言满天飞,怎么说的都有,但是大家始终搞不清楚潘老到底教给了孙媳什么秘密。潘家是苏州的名门望族,当地有“吴中贵潘”之说。潘氏家族除了根基大,还官运亨通,清朝时,潘家出过的状元、探花、举人两只手都数不清,家族中出了诸多朝廷官员。李鸿章当时还送过潘家一块匾额,上书“祖孙、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家”,生动地描述了潘家家世显赫的景象。然而如此繁盛的大家族也有失意之处,潘家到了潘祖荫、潘祖年兄弟这一代,子嗣上竟然出了问题。两兄弟这边不论是亲生的还是过继的男丁,都没能活下来。直到后来,潘祖年过继了年龄稍大的潘承镜,作为孙子。并且给他迎娶了门当户对的丁家小姐丁素珍。本以为这下子嗣魔咒破除了,然而两人成婚才3个月,潘承镜突然病死。潘祖年眼见自己这一脉就要凋零,竟然做了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他做主给孙媳过继了一儿一女,并将她改名为“潘达于”,认作潘家女,写进族谱,将家业全部交她掌管。临终前,潘老更是将孙媳叫到跟前,托付了一件家族秘密。原来,潘家不仅家世显赫,潘祖荫其人还是一个金石收藏大家,他收藏的文玩字画数目惊人。潘祖荫从北京告老还乡回苏州时,用了四条大船都装不下这些藏品,一些笨重的只能忍痛送人。而在这众多收藏中,有两件青铜器尤为突出,当时的收藏界流传着“海内三宝,潘有其二”的说法,“二”指的就是潘家这两件青铜器。它们便是“大盂鼎”和“大克鼎”。两件宝鼎是西周时期的文物,和“子龙鼎”合称为西周三鼎,属于极其重要的文物,当之无愧的国宝。两件宝鼎都是经历重重波折才辗转到了潘祖荫手里,不少人都打过它们的主意,潘祖荫更是费尽心力才得以保全它们。后来潘祖荫过世,全部藏品便交到了弟弟潘祖年手里。潘祖年临终,又将这些宝贝交给了孙媳潘达于,他嘱托道:“你一定要好好看着这些宝贝。”潘达于当场立誓:终身绝不再嫁,守护宝鼎,鼎在人在。而潘老在当时的这个力排众议、惊世骇俗的决定,几十年后证明,他没有看错人。潘老过世后,打宝鼎主意的人就更多了,年轻的潘达于立刻陷入险境。先是国民政府的人,借着盖大楼剪彩庆祝的由头,向潘达于提出,要把宝鼎“借过来”摆一下,撑撑脸面。潘达于当即装糊涂,表示不知宝鼎下落。后来,不少文物贩子轮番上门,提出购买,潘达于只能左右周旋。再后来,潘家的经济陷入困境,一个洋人提出600两金子加一栋洋楼,买下大盂鼎,潘达于还是毅然拒绝了。转眼到了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战火烧到了苏州,日军的飞机猛烈轰炸苏州城,潘达于一家随着苏州百姓连夜往城外逃去。可刚到城外,潘达于忽然想起,两尊宝鼎还未藏起来,便完全不顾城内危险,带上心腹马上赶回城内。潘达于指挥着,把后厢房的地板起开,挖了一个大坑,将两尊宝鼎装入一个大木箱,又将几百件小铜器装入。大木箱埋在地下,然后按原样铺好地板。果不其然,她的担心是对的。日本人进城后,为首的军官立刻打听到潘家地址,带了一队兵进入潘宅,展开地毯式搜索。原来军官早就听说了苏州潘家二宝的故事,打定主意要将二宝夺到手。幸亏潘达于出色的判断力和聪慧果敢,这才再一次保住了宝鼎。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能够护着一家人,平安活命已是不易,保护好这些国宝又何其艰难。多年后,潘达于的女儿回忆起母亲时,曾感慨地说道:“妈妈真是一个伟大的人,那么多年,她跟谁都没说过。一个人把东西保存下来,多难啊。”历尽千辛万苦后,终于迎来了新中国成立,潘达于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可这时候她竟然做了一个令全家都惊诧的决定,1951年,她给政府写了一封信,要将大盂鼎和大克鼎交给国家。两尊宝鼎立刻引起了国家的重视,两件宝贝具有非常高的考古价值,它们的意义是非凡的。国家为了表示对潘达于的感谢,除了给她颁发奖状,还奖励给她2000万元(旧币),可转身潘达于就把这笔钱全部又捐给了国家。潘达于淡然地对儿孙们说:“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也是国家的,我们应该还给国家。”后来,她又陆续将家中的300多件文物捐献给了国家。素材内容来自奇韵历史阁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子龙鼎简介#

2、子龙鼎价格

这个子龙鼎比那个子龙鼎基本相同,只是略为偏小。这个基本相同,略为偏小咋解?文物来不得半点虚的哈

3、子龙鼎简介20字

2021年9月,著名的三大圆鼎:大盂鼎、大克鼎、子龙鼎齐聚国博,亮相“礼和万方-商周青铜器特展”,引起轰动,围观者众。我们也有幸近距离观瞻三鼎的丰采。子龙鼎(图4)上世纪初出土后即流入日本,销声匿迹近百年,2006年由国家文物局征集回国。子龙鼎是已发现的所有商代青铜圆鼎中最大的一件,与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并称“方圆重宝”。鼎的内壁上有“子龙”二字铭文,这是其名称的由来,更是迄今所知带有“龙”字最早的青铜器。大盂鼎(图2)、大克鼎(图3)是迄今长篇铭文中最大的两件,大盂鼎是左宗棠为报答救命之恩送给潘祖荫的,潘祖荫之后又购得大克鼎。铭文内容大致是敬先王、述自身、警后人,文献价值很高。在军阀混战特别是抗战期间,潘氏后人竭尽全力保护这两件国宝不遭毁坏或落入敌手,1951年捐给了国家。现今,大盂鼎、子龙鼎藏于国家博物馆,大克鼎则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文物# #青铜器# #历史# #全民博物馆# #把地球的故事讲给宇宙#

4、辉县文昌广场子龙鼎介绍

商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尊青铜大圆鼎——子龙鼎、大盂鼎和大克鼎,首次齐聚北京。大盂鼎,清道光年间(公元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今宝鸡眉县常兴镇杨家村一组,即李家村),出土后便被贩卖至文物市场。它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因作器者是康王时大臣名盂者而得名,与之同出的小盂鼎已佚。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西周大克鼎于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西周大克鼎器壁厚实,形制雄伟。鼎口有大型双立耳,口沿微敛,方唇宽沿,腹略鼓而垂,称敛口侈腹,是典型的周鼎器形之一。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商子龙鼎,商代末期青铜圆鼎,国家一级文物,因器内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而得名。据传,子龙鼎系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后流入日本,又辗转至香港,2006年4月由国家文物局征集回国,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图片# #每日心情记录# #兴趣爱好# #青铜器# #趣逛博物馆#

5、子龙鼎

国家博物馆“礼和万方—商周青铜鼎特展”。大克鼎,大盂鼎,子龙鼎,三鼎汇聚。

6、子龙鼎的来历

国博文化盛宴 【原创/手机摄影】 1,国礼重器,子龙鼎(商,长期流落海外), 大盂鼎(周,国博宝物),大克鼎(周,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齐聚国博, 带来饕餮文化盛宴; 2,长城内外展,展示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将我们带回了那段金戈铁马的时代。 3,南越王文物展,了解到秦汉时期中土文化对岭南的影响,大屏风及银缕玉衣生动震撼! 4,书画院的美术作品,带给我们美的享受。5,两弹一星,科技力量展(航天,核能),尽显大国实力,看得激情澎湃! 中华泱泱大国,上下5000年,欣赏一脉传承的历史文化时,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7、子龙鼎拓片

1925年,苏州潘家,潘家老太爷辞退众人,却把年仅20岁却已守寡两年的孙媳妇,留在房中,对她说:你受委屈了,在我临终前,厚着脸皮求你一件事……。此事不久,潘家老太爷就西归了,而老太爷那天与孙媳妇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无人知晓,但孙媳妇几十年后,才说出那天的秘密。潘家是苏州古城大户人家,在晚清时期,祖上出过大学士潘世恩,探花潘祖荫,他曾负责咸丰书房几十年,后成为工部尚书,因此,潘家在苏州城里,可是官宦之家。虽然潘祖荫官品很高,但家中男丁凋零,虽有几个儿子,但均相继过世,没有办法,过继了堂兄家的孩子潘承镜延续香火,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当潘承镜结婚三个月后,突染怪病,英年早逝,未留一男半女。孙媳妇名叫潘达于,她是大家闺秀,通晓琴棋书画,还知书达理,标准的贤妻之选,但天不遂人愿啊,刚进门不久,竟变成了孤家寡人。虽然丈夫去世,但潘达于仍用孙媳妇的身份,管理潘家,把潘家整理的井井有条,而此时的她才刚满18岁。在潘达于操持家务已有两年,突然有一天,潘家老太爷把其他人都辞退了,只让孙媳一个人留下,因为潘家老太爷通过观察,认为孙媳妇能够担当大任,因此,他想把潘家的秘密都告诉给她。而所有的人都反对潘家老太爷的决定?他竟然把潘家这么大的家产交给一个外人,就连潘家本族的人对他都相当不满。因为潘家的家产太多了,它曾是苏州四大望族之一,并且潘家人都喜欢收藏,收藏了多少件物件?值多少钱?无人知晓。在潘家所收藏的青铜器中,特别有名就是两尊青铜鼎,即大克鼎和大盂鼎,它们同子龙鼎,并称为西周三鼎。那么,什么是西周三鼎?一、大盂鼎:又被成为廿三祀盂鼎,它在西周时,是一种金属炊器,用于祭祀中礼器。1849年出土。它高101.9cm,口径77.8cm,重量是153.5kg。并且在鼎内刻有铭文291个,记录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的事情。从历史研究上讲,它真实地反映了西周时期的社会状况。二、大克鼎:别称克鼎、膳夫克鼎 ,西周青铜器,1890年出土。它高93.1cm,口径75.6cm,腹径74.9cm,腹深43cm,重量为201.5kg。鼎内铸铭文290个,记录了西周土地制度和官制的内容。三、子龙鼎:它是商代末期青铜圆鼎,鼎内铸有铭文"子龙"而得名。20世纪20年出土。鼎高为103cm,宽为37cm,深43cm,造型雄伟,器身饱满,体型硕大.象征权力和地位的崇高。 此鼎的铸造朝代,颇有争议。由于大克鼎和大盂鼎过于贵重,所以,潘家老太爷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所以,他辞退众人,唯独把秘密告诉给了孙媳妇,他对潘达于说:“大盂鼎、大克鼎这两件宝物,是咱们潘家收藏的宝物,同时,更是所有中国人的宝物。你须认真看护,千万不能让它们落到外国人手里。即使潘家没落了,也不能便卖它们!”潘达于听着祖父的嘱托,看着他严肃的表情,深知这两件定是非常珍贵的宝物,她答应了祖父的嘱托,但是,她不知道的是,守护的路困难重重。没过多久,潘家老太爷逝世,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豪门,现在由一位年轻的孙媳妇掌管,开始走向没落。然而,很多人都知道,潘家有国内三宝中的二宝,因此,很多人千方百计地想得到那两尊鼎。先有苏州当地人来找潘达于,说是借鼎,把它放在办公大楼里展示,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编者幌子来抢鼎。而潘达于却说:潘家老太爷早就把它送给别人啦,自己也不知道放哪里去了。往后的日子里,不知道多少人奔着鼎来,甚至美国的收藏家用几百两黄金和洋楼还鼎,但潘达于始终谨记祖父的嘱托,果断把美国人拒之门外。1937年时,苏州被战火笼罩,潘达于担心国宝落入日本人手里,她日思夜想,怎么能保证国宝不会落入他们手中呢?后来,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大鼎深埋起来,防止被抢。不出所料,潘家被侵略者抄家,甚至把潘家掘地三尺,还是没有找到大鼎。虽然潘达于被威胁,他们却守口如瓶,即使面对威胁,他们也没有透露半点消息。后来,为证明宝物不在潘家,让贼人死心。潘达于带着孩子们搬走了。时光荏苒,到了1951年,潘达于思前想后,认为宝物不能永远深埋地下,要让它重见天日,发挥它应有的光彩和价值。于是她决定给上海博物馆写信。当博物馆负责人收到信后,惊讶不已,马上组织人员和专家,共赴潘达于的苏州老家。潘达于害怕宝物受损,两尊鼎分别被装在两只木箱子里,防止损坏。当工作人员打开箱子,两件国宝青铜鼎重见天日,完整地呈现在众人眼前,他们啧啧称奇,赞叹不已。为奖励她捐献有功,不但颁发奖状,还奖励两千万元,虽潘达于家庭不富裕,而她只领奖状,钱没要。后来,她陆续捐献文物四百余件。她完成了祖父生前嘱托,守住了对老人的承诺。潘达于的爱国精神、和对祖父临终嘱托的忠诚及兑现,值得所有人学习。老人家于2007年与世长辞,享年101岁,而她的传奇人生和国宝,一定会一起被传颂。#我要上微头条#

8、子龙鼎的简介

2004年9月,日本大阪有一位收藏家举办了私人藏品展。在展览中,有一件宝贝震惊了中日两个国家!这件宝贝就是子龙鼎!为了追回这件流失海外的国宝,中国文物部门走上一条艰辛曲折的路!那么,这件国宝追回来了吗?得知子龙鼎在日本出现,我国派了考古文物专家去日本,上海博物馆前馆长马承源就是其中之一。见到了那只子龙鼎,马承源眼前一亮。因为它就是20年代在河南辉县出土的那件文物!鉴定完毕后,马承源就开始考虑如何把这件宝贝带回祖国了。20年代,在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打着做生意幌子的日本商人,实则是收购文物,子龙鼎就是这样被日本商人带走了。日本商人听到马承源说想掏钱买走这件宝贝时,就开了一个天价:1亿元人民币。多次协商都没有转机后,马承源几个人带着遗憾回国。回国后,马承源向文物主管部门领导汇报了此行情况。决不能让国宝流失在海外!于是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走上了漫长的追讨之路。到了2006年1月,文物部门领导知道中国香港的收藏家购到了子龙鼎后,又派文物专家进行了实物鉴定,这件文物就是青铜重器——子龙鼎。为了把子龙鼎买回来,专家们和香港收藏家经过7次商谈,还晓以民族大义,这件宝贝终于在2006年回到了祖国。这个子龙鼎为什么会引起国家那么重视呢?这个子龙鼎通高103厘米、耳高22厘米、腹高42厘米,口径80厘米,重达230千克,材料是青铜合金,如图。子龙鼎是我国目前出土最大的商代圆鼎,是我国最贵重的青铜重器,也是国家重点珍贵文物之一,目前收藏在中国国家愽物馆!#子龙鼎简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子龙鼎价格(子龙鼎相关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