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100遍(道德经的主要内容100字)

1、道德经的主要内容100字

今天读《道德经》卷三十,培养一个好习惯,抄写下来加深印象,也分享给大家。道德经的卷三十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下面说说自己的理解:用道帮助君王的人,不凭借军队的强大取天下。他的事业便于恢复。军队所经过的地方,纷乱就会出现。大区域的战争过后,必然会闹饥荒。擅长作出成果的人,不敢去逞强好胜。有成果不自大,有成果不自夸,有成果不骄傲,有成果不满足,有成果不逞能。万物旺盛就会衰减,可以称为未道,未道会提前回归终点。今天解读到这里。这一章介绍了道的重要,还有兵事的严重后果,告诫我们不要轻易挑起战争。小伙伴也可以留言说说自己看法。关注我,后续更新,了解《道德经》。#挑战抄书100天##抄书##抄书打卡##道德经##古籍##古籍守护人##每天用微头条打卡我的好习惯##道德经简介100字#

2、道德经读100遍

《道德经》全本真迹,在敦煌出土,轰动整个文化圈,原来唐代书法,如此精美!作为深入国人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精髓:《道德经》,洋洋洒洒5000多字,可谓字字珠玑,被誉为“万经之王”,历代书法家,都抄写过《道德经》,书圣王羲之也不例外!而真迹传世的,国内只有赵孟頫《道德经》,被北京故宫所收藏,大多已经散佚,不知所踪。直到1900年,敦煌藏经洞出土一部《道德经》真迹,被法国人伯希和买走,在巴黎国家图书馆展出时,轰动当时整个文化圈。原来敦煌有这么多唐代书法真迹,如此精美,实为罕见,罗振玉、蒋黼等学者回国后,向朝廷上书,要求保护敦煌文物,可惜为时已晚,敦煌,只剩下残缺的经卷。作为难得一见的唐代书法作品,其艺术价值远超《灵飞经》,一是它的年代更为久远,二是抄写是当时的“国之圣手”刘弘珪,后来的钟绍京也是取法于他。这卷《道德经》真迹保存相当完好,5000多字,一字不缺,堪称书法史上奇迹,而且笔法多变,秀美古趣,潇洒灵动,可以说达到唐人小楷的巅峰。关于这部《道德经》的介绍,已经有很多文章,这里不再赘述,今天特别向大家推荐改卷的高清复制品,采用博物馆级的复制技术,与真迹相差无二,期待您的喜欢!

3、道德经老子简介

道德经之《道经》37章已经全部编辑发布!有原文、有数字编码挂钩法记忆方法、有简单译文解析三部分组成!至于记忆方法和编码也在前面做了详细的介绍!有心人可以把这些篇章下载收集,将大大有助于我们对《道德经》感兴趣的友友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第二部分以后陆续编辑发布,希望有缘人相互探讨学习!借此也想有抛砖引玉之得!再次感谢友友们支持!

4、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是我到目前为止见过的第一本完全称得上(天书)的奇书!而著书者老子,毫无疑问是一个经历过很多别的空间的人,道德经所有的内容,都是概括着整个宇宙的创造和奇妙,当然,老子是在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都在尽心尽力的著述,但遗憾的是,看得出来,他虽然清楚宇宙有很多玄道妙门,但他并没有在书中介绍是谁创造了这个世界和主宰着宇宙,也就说明他没有亲身经历和见过创造和主宰这个宇宙的高级文明。其实《道德经》这本书对于有天眼(或者称之为阴阳眼)的人来说,就是一本完全讲述宇宙玄妙的(天书),并不难理解和不难看懂,但对于没有天眼和亲身经历过别的至少四五个平行空间的正常人来说,是压根就根本看不懂这本书的。所以每当我看到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貌似呕心沥血绞尽脑汁一本正经对这本书的那些注解和译文后,我真的都忍不住好笑,就好像看到一些专家学者画出的那副人类从虫子慢慢进化到猴子又慢慢进化到人类的图纸一样,可怜可悲又可笑!之所以可怜、可悲这些专家学者,是因为他们本是人类的精英,他们不把文化知识用在对人类有贡献的事上,却非要累得吐血也要去研究自己一辈子都不会懂也懂不了的事上!说了这么多,你们应该也看出来了,我和老子应该是同类,我也确实是一个亲身经历过至少四个不同空间的人,但我没有老子学识渊博,我也想把我的亲身经历写一本书,但总是难以成行!

5、道德经感悟100字

道之性理----道理简介二老子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原始本体无形无名,是为道,因又曰无极。无极化生万物,长之育之,由无形至有形,因有形而有名,是为母。又云: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是则道为万有之根源。未有天地先有此道,天地万物无不包含於道。统而言之曰道,质而言之曰理,分而言之又曰天。盖无极一动五行化生,刚者为阳,柔者为阴,阳气轻浮为天,阴气凝结为地,天地氲氤万物化生。有象有形谓之象天,浑然真理无声无臭谓之理天。象由气成,气由理成。理本真空以化生气象证明非空,气象本属沉浊以得真理运用灵敏。气象不离乎理,而理不离乎气象。无理则气象不生,气象绝而理仍在。故气象有变而理无变,理气象合一又为无极全体。万物既生於无极,万物自照各具无极之真理。无极之真即五行之源,在天为天理,在地为地理,在物为物理,在人为性理。人得其全,物得其偏。证诸医病,诊斯以五脏为准。五脏属於五行,如火旺则以性凉之药物平之,水火相济,病无不愈,此为性本五行之确据。人秉三五而生,以真五成性二五成形,性含五常与生俱有。降生之后,然一声太极之气由口鼻入,本性为之一变。及其渐长为环境所绕,物欲所蔽,而本性又为之一变。因气象之变化,故性又有理性、气性、质性之别。得之理天者为理性,得於气天者为气性,得於象天者为质性。理性纯善无恶,气性可善可恶,质性纯恶无善。孟子言曰性善,为理天之性。告子言性犹湍水,为气天之性。荀子言性恶,为象天之性。三子所言不同,因其道之深浅有别也。人生於世,性本如此。倘忘本逐末,一任恶性所为,必致意念丛生,行为失当。不惟社会恶化,而本性俱失。真理不能维系,势必遭劫坠沦,不能返还无极。上天情逾同骨肉,岂不痛心。故生圣人,设教以化之,冀其恢复本性,尽人合天,方不失生育之本意。人类合天,社会赖以安宁,太极之气亦正,无极本体自不受损失矣。天人本属一体,若不遵循天道,强自为政,岂能战胜苍天。人力虽大乃天所与,天力岂有不大於人力。如故意拗天,是乃自取灭亡。人欲合天,必共知性,欲知性必先穷理。自古圣圣相传,阐发真理。恐人久迷本性,不知所归也。大学首章即曰在明明德,德者即有生所得之理性,理性之体本明,故曰明德。人生以后,理性拘於气禀,蔽於物欲,而不明也。必使之复明,方能本性复初。譬如明镜日久年深,尘垢交加,明而不明,必去其尘垢,方可复明。明德功夫先修身,修身先正心,正心先诚意,诚意先致知,致知在格物。格物为明德之主要功夫。朱子以格物为格事物之物,陆子以格物为物欲之物。二说虽近於是,然皆隔靴搔痒,未得真法。盖意发於心,心本於性,性本於理。不知性,则正心诚意无从著手。不知理,则又不知何为物欲,何为事物,虽格之亦恐枉费心力,不能达於至善之域。所谓格物者,或系尽心知性之真法,穷理合天之妙诀也,得真法妙诀,方能达透性理。达透性理,方有真主宰。既有真主宰,而三省四勿不待勉强,自能坚决实行。故非格物不能致知,非致知不能用诚正之功也。学庸一书专言天道,大学为体,中庸为用。明德言天命之谓性,明明德言率性之谓道,亲民言修道之谓教。修道即代天宣道,代天宣道乃系亲民,明德亲民之功夫,言之可谓详尽。惟大学独失格致一章,心源性海无处追寻。后世学者纷纷议论,无所适从。於是真宗泯灭,世风愈下。始则不知有天,继则不知有身。惟嗜欲之是纵,惟物引之是从。迷惑愈深去道愈远。待续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道德经读100遍(道德经的主要内容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