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所处在的朝代(陶渊明的朝代怎么读)

1、陶渊明的朝代怎么读

陶渊明: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东晋大司马陶侃曾孙,祖父曾为武昌郡守。东晋末至刘宋初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为江西首位文学巨匠……2023/2/16#陶渊明简介什么朝代#

2、陶渊明所处在的朝代

#历史开讲#《桃花源记》这篇短文相信大家都印象深刻吧?《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创作的,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派诗人。有人说《桃花源记》是一篇鬼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你相信吗?《桃花源记》中讲述了渔夫迷路之后进入一处与世隔绝的地方并在此生活了几天的故事,按照故事的逻辑来讲,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是一个难得的好地方。但是,古往今来无一人能寻觅到此处。当年那位捕鱼人误入桃花源,出来后沿途都做了记号,桃花源堪比天堂,没有外面的纷争,并且还能够吃饱喝足,对比外面的战乱纷纷和饥民遍地,自然能进也能找得到。但渔夫从桃花源里出来以后就开始找当地的官员来搜寻这片地方,但是为什么会找不到呢?而那位道德高尚之读书人刘子骥听说此事,便高兴地想去一睹为快,哪知理想还未变成现实呢,就一命呜呼了。你说吓人吧,所以“后遂无问津者”。文中提到的桃花源遍植桃树,村中还夹杂着桑树和竹林,这些都是阴阳两界人的天然屏障,阴间之人是无法走出来的。待渔人清醒之后,这个地方就瞬间消失了,后来人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的。如果说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写的是孤魂野鬼,那么桃花源就是一块墓地,这里不免有些恐惧。那么,这个桃花源到底是什么地方,令人无限向往而又让人望而却步?

3、陶渊明代表作和朝代

四时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四时原文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4、陶渊明的朝代和名句

古代躺平之人陶渊明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学家,一生多次出仕,又多次辞官。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80多天便挂印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隐匿诗人之宗,田园派诗人之鼻祖,其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尤其是《桃花源记》,更是得到后世之人的称颂。作为一个读书之人,能求取功名,搏个一官半职也很不容易,那为什么陶渊明先生会多次辞官呢?从陶渊明先生写的《桃花源记》中,从他最后一次的辞职的原因中不难看出,陶渊明先生在认知上还是出了许多问题。陶渊明先生最后一次辞职是在彭泽县令上,皇上派了一名督邮到全国各地代表皇上巡视工作,按照政府的规定作为县令在面见督邮时是要向督邮行磕头大礼的。可陶渊明是什么人呢?他可是当时的清流,名人,却要向一个不入流的督邮行磕头大礼,他无论如何也过不了内心这个坎,在最后的纠结之下,他无奈选择了挂印辞官,留下了不为五斗而折腰的千古佳话,从这件事上不难看出陶渊明先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过于清高,过于冰清玉洁,面对社会这个大染缸,他不愿意妥协,不愿意同流合污,也不愿意融入这个社会,感觉自己是股清流,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这就使他很难适应这个残酷的社会,这就显得他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最后只能选择抛弃这个入不了他法眼的社会,选择归隐山林,实际上他这也是一种无奈与逃避。那陶渊明先生,他的认知错在哪里呢?这主要还是错在他是二元思维,非黑即白,非对即错上,他把一些他看不惯的事都绝对化了。实际上,他只看别人之短,只看这个社会黑暗的一面,有这种思维的人就会觉得所有的人都肮脏丑陋,整个社会都黑暗不堪,存在这种思维的人看问题特别偏激,永远看不到社会的美好,世界的阳光灿烂。那陶渊明先生认为什么样的社会是最美好的呢?这从他写的《桃花源记》中就不难看出,陶渊明先生想象的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可捐杂税,人们都非常淳朴,每个人都能各自管好自己,大家互帮互助互爱,都不自私自利,不会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实际上这种社会是一个人美好的想象,是永远也不会存在的,因为自私自利,贪得无厌,饮食男女,趣乐避苦是人的天性,永远也消除不了的。借用金庸先生的一句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冲突,有利益冲突,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所以说江湖永远险恶,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与正义,作为江湖之人要学会适应江湖,要勇敢的去拼搏进取,竞争,做一个泛舟江湖的高手,这才是硬道理。

5、陶渊明朝代代表作品

第一个、陶渊明。江西九江人,东晋末至南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江西吉安永丰人。他从“东晋末至南宋初期”,活了近千年?他是“江西九江人”还是“吉安永丰人”?

6、陶渊明是哪朝代诗人

历史上的今天:陶渊明去世427年(南朝宋元嘉四年)9月15日,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去世,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7、陶渊明在什么朝代

陶渊明为什么要归隐?陶渊明的才华众所皆知,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千古名句。既然他如此才华横溢,为什么要隐居而不去做官呢?通过仕途实现自己的抱负,不正是读书人寒窗数十载的目标吗?今天我们请来了陶渊明,我们听听他怎么说。你们想问我为什么不去做官?这些年请我来做官的人多了,和他们聊上半天,种地的时间都耽误了。真想听我讲,那就先去帮我把田里的草除了,我坐树荫下喝杯小酒,来给你讲一讲。说实话,我本来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你们看我早期的那些诗,都是想出仕做官好好干事业的。这可不是什么追求升官发财的黑历史。读书人从小就被教了,一肚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那是我们的人生设置,可是在我们那个时代,做官实在是太难了。你看吧,前面的汉朝有荐举制,太守可以推荐平民出身的小吏做官。后面的唐朝开创了科举制,谁都可以通过考试做官。就我们东晋、南朝这段时间最麻烦,选官只有九品中正制,是靠评分来做官。你如果不是士族出身,评委就给你来个大鸭蛋。换句话说,做官拼家世、拼爹,象征性的看看你的才华。我祖宗陶潜是东晋开国元勋,可我们家仍然是寒门,不是士族。正常做官根本没有前途,除非像祖宗那样干票大的抓住改朝换代、打仗,这种大机会才有出路。可这多危险啊!这是要把头别在裤腰带上的事。稍不注意,全家人的脑袋就都没了。比起别的朝代,我们两晋、南朝的政治斗争,相当混乱恐怖。连着几个朝代的皇帝,都是靠篡位夺权起家的,得位不正权力也不稳。谁都想学着干一票造反,加上门阀士族势力太强,既能掌握朝政,又能养私兵武装。皇帝为了制约士族,不是提拔宗室,就是提拔寒门出身的武将。最后几股势力斗得像养蛊一样,越来越残酷。不管你是哪路英雄,只要卷入政治斗争,稍不注意,就是阎王的小啰啰了。西晋时候的陆机、陆云兄弟的文章,那都是在我们那个时代上教科书的。这哥俩本来是吴国的士族,到了西晋被宗室司马颖赏识,得意了一阵子但司马颖怀疑陆机造反,立刻派人杀了陆机兄弟,连他们的儿子都没有放过。还有刘宋的将军檀道济,你们一定都听说过他写的《三十六计》。什么苦肉计美人计,都是他总结出来的。他是寒门出身,跟着开国皇帝刘裕一路征战,可是下一任皇帝怕他造反,立刻翻脸杀了他全家。这个人以前还拎着礼物来请我做官呢。在我没搭理他,要是换个朝代怀疑人家造反还得查一查,武将功高震主,皇帝也可以解除他的兵权,不一定非要杀人全家。但我们那个时代的氛围就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斩草除根一个不留。京城的闹市上,隔三差五就杀,排成一队又一队的男女老少。你们说说这时代当官是不是也太吓人了?出将入相和人头落地只有一步之遥,就像在悬崖上走钢丝,看多了这些再想想我自己。东晋的时候,我在权臣桓玄手下做官,后来又跟了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他们斗得你死我活。等刘裕当了皇帝后,凡是跟桓玄走得近的,都被他清理得干干净净。万一哪天有人想坑害我,只要说我心念旧主,那我搞不好也就没命了。官场高端的玩家就像神仙打架,越看越恐怖,干脆做个不站队,踏踏实实办实事的小官。于是我就去做了彭泽县令。没想到这县官当得一点都不爽。当官之前满脑子想着治国平天下。当了官才发现,你的日常工作其实是媚上欺下,对上司要像狗一样跪舔。说好听点是奉承、送钱送礼,对老百姓就要翻脸变阎王。我一个有理想有情怀,从来只会说真话,不会办坏事的单纯诗人,哪能迎合受得了这个?我这个官做得都快抑郁了,天天在衙门里躺平,有一天手下又让我去迎接上司,我一下子就火了。“这官我不当了,我才不要为那几斗米的俸禄丧失人格,干脆把官印一甩,辞官回家去也。”辞官之后,虽然穷了点,但每天喝小酒种种地,在院子里一边赏花,一边看远处的山,隔三差五像朋友圈打卡一样,写首诗记录田园生活,简直不要太爽。还在做官的朋友每次来看我,在我这里吃着糙米饭和咸菜,给我讲官场里勾心斗角的最新进度。再看看我写的诗文,归原、田居、桃花源记,最后总是对我说:老陶,你这个官辞得好,辞的太对了,你这性格就适合写点青史留名的诗。后来我也真的借他吉言,写了挺多流传千年的名篇,让你们这些年轻人从小读到大。你们都说我是中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在评论区写写,让我看看你们能写出几首?你们这些年轻人想搞事业是好的,但要判断形势,不要总是盯着竞争激烈,风险大的领域。虽然21世纪文明了,不会动不动就被杀,但也别把自己逼得太狠,最后还没成功,先把自己累进了ICU。既要在最适合自己的领域做自己喜欢的事,还得活的好,活的久,才能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陶渊明所处在的朝代(陶渊明的朝代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