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简介(莫高窟九层塔简介)

1、莫高窟九层塔简介

河西走廊之游(二)甘肃敦煌莫高窟,鸣沙山及月牙泉是载入中国最美的100个旅游名胜地。介绍此地的书册图文并茂。余秋雨也曾在《文化苦旅》中用两章的文字做了精彩的描述。莫高窟是我国在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一个称为乐尊的僧人经过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开始修行。从此历经西魏,北魏,北周孝文帝崇佛在此兴起凿窟拜佛活动,直至隋唐达到了高潮。到五代十国后此凿窟拜佛活动才逐渐平复下来了。历史进入清朝后期让一个道士王圆箓做莫高窟的主持(一个无知的国家文化罪人)无意中发现藏经洞后,西方冒险家来此用少量金钱盗买走大批经卷和图画,才又名扬海内外,逐渐名声大振起来了。咱慕名而来游观,莫高窟门票得预定,不然是拿不到参观票的。你不来我不来,但还是游人如织。拿到票后排队得先进入影院看两场电影,第一场电影看介绍莫高窟从兴起到没落再到知名度提高的过程,转场第二场影院看凿窟洞中的佛像及美轮美奂的壁画。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场电影,影院屏幕是穹隆形的,天地浑圆。窟中佛像和壁画可以拉近看细节,也可以把佛像独立出来看神采。此场电影把洞窟中的佛像和壁画展现的活灵活现很是壮观。看完电影坐大巴进入景区,首先进入眼帘的是西北地区特有的白杨树。白杨树挺拔,树枝聚拢向上,瘦高瘦高的,看起来很精干的样子。阎维文唱的(一棵小白杨)就是这个样子吧。进入莫高窟洞区,每30人分队由一个讲解员领队参观洞窟,(可能是洞窟不大,人多进不去吧。)我们这个队一共参观了8个洞窟,分别是:一个北魏时期的,一个隋朝的,两个前唐一个晚唐的,一个莫高窟最大的佛,高度在全国数第三名。(乐山大佛是第一名)。一个是睡佛也叫涅槃佛,说白了就是肉身已亡故,但其佛的精神还在的佛。最后是藏经洞,就是道士王圆箓做主持时发现的。其洞最里面是佛像,洞窟比较大,靠进口右手处一个6平米左右的洞窟就是藏经卷的洞了。参观这些洞因为不许拍照,所以洞中佛像和画面世界无法展现出来了。洞窟中的佛像与画面经讲解员讲解,自感觉似解非解的,有些还是因对佛经不懂,不知道画像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离开莫高窟,回到敦煌市吃了中午饭,就来到了鸣沙山和月牙泉。也是作怪上午莫高窟天气晴好没有风沙,可到了鸣沙山风就大了起来,尘土飞扬,风声呼呼作响。看沙石山顶被风吹的沙土像烟火一样飞起来了。骑在骆驼上风吹的冲锋衣帽子经常掉下头来,沙粒刮脸有感,耳窝内也存有沙尘。月牙泉的水也泛起浪花,真不愧为鸣沙山之名了。沙山的确超乎寻常的高,高低起伏差异很大。因为老矣也没爬沙山。就这样骑骆驼游历了沙山。在月牙泉近处观看并拍照,在此就游历了两个小时。鸣沙山的风沙之大,风声之鸣响的确名副其实,沙山之下的月牙泉清澈波浪翻滚的确美到了极致。拜拜了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最后还是以唐·李克《莫高窟咏》结尾吧:雪岭干青汉,云楼架碧空。重开千佛刹,傍出四天宫。瑞鸟含珠影,灵花吐蕙丛。洗心游胜境,从此去蒙尘。嘉峪关我来了!20230413

2、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简介

《敦煌,众人受到召唤》《生活月刊》杂志对几代敦煌人进行全面、深入地采访,讲述莫高窟与她的守望者们,在荒漠中相互召唤并彼此守候的故事。读书时一直被敬畏,被感动,也对敦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敦煌,甘肃省县级市,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年,一位德行高超的前秦名僧西游至此,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下第一个石窟。他就是乐尊和尚,史书上记载是敦煌莫高窟的开创者。※1900年6月,住在莫高窟三清宫的道士王圆箓发现了藏经洞,闭塞无知的王道士接受了英国人斯坦因开出的条件,以40锭马蹄银的代价出卖了大量藏经洞文书经卷及艺术品。从1876年起,50年间进入中国西北、名目不一的各国考察队大约有42支,他们接踵而至,捆载而归,敦煌文物大量流散海外。※向达: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为了对敦煌的考古研究,向达先后于1935年到牛津大学、1936年秋到伦敦大英博物馆东方部检阅敦煌写卷、汉籍及俗文学等写卷。1937年末,访问巴黎、柏林、慕尼黑等地,考察了来自中国西北地区的壁画、写卷。在巴黎期间,还着重研究了法国国立图书馆收藏的敦煌写卷。经过向达的抄录整理,留下约二百万字的材料。※向达和张大千:张大千于1941年到达敦煌,他不是保存现有面目,是‘恢复’原有面目。张大千从青海塔尔寺雇来三位喇嘛画师,运用塔尔寺藏教壁画的画法和色彩,把千佛洞已因年久褪色的壁画,加以恢复原貌,但是否真是原貌呢?身为艺术家的张大千在对待文物的态度上亦颇为“艺术”。他崇拜北魏、隋、唐,认为宋以下无一可取,曾揭掉130窟(现)表层的宋代壁画,露出盛唐时的壁画。这种轻率的做法激怒了向达,他用“盘据此间”来形容张大千在敦煌的所作所为,到1943年5月,张大千离开敦煌时几乎是被赶走的。(应该早点被赶走)=========书中有大量的图片资料,还有相关注释,都是很珍贵的历史介绍。电子书也不能满足对这本书的阅读需要,因为kindle的图片是黑白的,读者体会不到敦煌壁画雕塑美轮美奂的色彩。读完后还想了解更多敦煌的历史,已经开始读《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读书笔记# #敦煌#

3、莫高窟藏经洞简介

敦煌莫高窟笫216窟简介

4、莫高窟的历史简介

美丽生活(20)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的一周又过去了,生活就是这样如果闲下来就会觉得过的很慢,有事情做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忙活中发现好几天没有写点什么了,今天稍有些空那就接着上期聊一聊2021年7月去青海的旅游中,向朋友们介绍完了“张掖丹霞地貌”和“鸣沙山月牙泉”,接着说说举世闻名的艺术殿堂~《敦煌莫高窟》,我不太懂得艺术,但是当你看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规模巨大的敦煌艺术品,俗称千佛洞的那些洞口,壁画及色彩斑斓的造型时,不得不为之惊叹不已!你无法想象得到那些画家会费了多少艰难困苦一笔一笔绘画出惊人的佛教图案,而且还是各具特色没有重复的精美图片,更让你无法想象的是棚顶也都是绘画得精美绝伦!因为不许拍照,所以在莫高窟屋内没有留下照片,你只能亲自去看去欣赏,我们也只是在外面拍了一些照片,闲暇时看看、可以回首往事意味深长!在没有见到青海湖之前,我们坐在大巴车上行驶了六个多小时先来到了翡翠湖观光,听说翡翠湖也特别漂亮,当地人都传说这里是上帝留下来的最后一滴眼泪,一定是罕见的绝色~《大柴旦翡翠湖》!一眼望去湖形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就像一块一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那里,让人们喜不释手,听说过翡翠镯子,还是第一次听说有翡翠湖,并且亲眼目睹、着实让我们兴奋不已,大家都积极拍照片,把这美好的瞬间留下来,成为未来最美的记忆!今天向朋友们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和上帝留下来的最后一滴眼泪翡翠湖,明天继续,谢谢友友支持鼓励下期再见!

5、敦煌莫高窟卧佛简介

自驾游甘肃敦煌莫高窟。位于鸣沙山东麓断崖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介绍有洞窟492个 壁画4.5万平方米,经卷、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5万余件。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地处丝绸之路的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很遗憾,只开放五个洞窟,且里面不准拍照。#敦煌莫高窟简介20字#

6、莫高窟简介200个字

风景名胜满目迎,跟着小虎去旅行[机智]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的重要种类之一,在我国石窟众多,最有名气的当属下面四个。龙门石窟(图1~3),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于2013.10月参观过)云冈石窟(图4~6),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石窟开凿于北魏和平元年至太和十八年(460-494),是国内大型石窟中少有的完成于一个朝代的石窟群。(于2014.8月参观过)麦积山石窟(图7~9),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石窟始建于384-417年,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于2020.10月参观过,并于今年10.28号详细介绍过)敦煌莫高窟(图10~12),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据文献记载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在中国石窟中是绝无仅有的,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于2022.2参观过,并于今年3.24号详细介绍过)#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冬日生活打卡季#

7、敦煌莫高窟简介

今天终于知道莫高窟是怎么令人惊讶了,进入洞窟之前先看了两部电影,各用时20分钟左右,第一个《千年莫高》讲述的是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因平时看到过纪录片所以不以为然,第二个球幕电影《梦幻佛宫》讲述的是精美的石窟艺术,真的是超级超级震撼,仿佛置身其中,因为不能拍照,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那种绝妙的感觉,今天通过三种方式观赏了25个洞窟,在敦煌博物馆的复制洞窟、球幕电影介绍的洞窟,还有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仿真窟,看到这精美绝伦的文化艺术再辛苦也值了,说明一下照片有洞窟的图片是在仿真窟中拍摄的!拍摄的比较多只能选几张供大家欣赏![玫瑰][玫瑰]

8、莫高窟简介纪录片

佛与莫高窟最真实的旅行vlog。莫高窟是历经了超过千年,历朝历代修建,所汇聚形成的700多个洞窟。洞窟里面禁止拍照。参观莫高窟的流程是:先去看两部介绍莫高窟的数字电影,然后一张票,会有一个讲解员带你去参观这里面的8个洞窟。讲解和数字介绍都很不错,会从建筑的形制讲到历朝历代营建的历史以及壁画艺术里面的一些细节。莫高窟它背后的精神内核是佛教,这方面的深入讲解就很少。那还是应该了解一些佛教的精神内核,去看这个莫高窟更有灵魂。佛教的创始人释迦摩尼出生在印度的一个小国,它是这个国家的王子。当时它出去看见众生经历了这种战争,瘟疫饱受各种的苦。它就在想人怎么样才能去离苦得乐?这就是佛教它创建的一个初心。我们说不忘初心,在这个词也是源自于佛教经典华严经。那么释迦摩尼他自然就要找寻方法去修炼自己的内心,去达到离苦得乐。所谓离苦得乐,当事物给我们带来痛苦的时候,我们能够看清楚事物的本质,虽然仍有悲伤但不会为此所困。当事物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时候,我们不能妄想更大的快乐以及快乐无限的延续,从而失去我们自己内心的平静。中国学者就很好的把佛教的思想的概括为三个字:戒定慧。戒定慧对应的是贪嗔痴。贪说的是你在顺境的时候有很多的一些贪求,非得不可,嗔就是你面临逆境时候有太多的抱怨和怨气。痴是,是非不分颠倒黑白。所以佛教讲的戒它就是让你去戒除这些扭曲的有问题的生命情感,而不是去戒除这些正常的欲望。比如说你要吃饭你的食欲,你看见美女从你眼前路过你也会心动,这都是正常的欲望。戒除了这种扭曲的生命情感以后,你就可以定就是达到内心的平静,再进一步就可以达到慧。这里是莫高窟的96窟唐朝建的,佛与是属,里面有整个莫高窟最大的一个佛像,高30多米的一个大佛。最近不是有一个幼儿园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唱的一个儿歌,特别的火吗?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对吧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这样一个简单纯真的东西,让非常非常多的人感觉到非常的治愈,也是非常的爆火。你可以从很多的视角去分析这个事。但是我从佛的视角看,可能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在这样的内容里面,它没有法执,没有这种被扭曲了的执着不悟的生命情感,佛与莫传,它只有最最纯真的,这种叫而生其心,生的就是我们的本自心,自在的那一颗本心。所以特别的治愈是在网。另外你再看它的内容,种小小的种子就开小小的花,种特别大的种子开特别大的花。我们现在的一些生命情感上的问题,就出在我种小小的种子,我就偏要开特别大的花,这实际上就是落入了这种贪,这种不正常的生命情感。这里三层楼是莫高窟的16-17号窟,光绪年间王道士修建的。还在这个16窟的北侧发现了藏经洞,这个事件很有名。《又见敦煌》对等景拍摄。所以现在藏经洞内的很多宝物,还是流失在国外。另外由于周边的这种风沙侵蚀,莫高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消失,归于黄土,这也恰恰符合佛教所讲的缘起性空,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之中缘尽则散,所以也不必过于哀伤。在它尚存的时候好好珍惜它吧。#敦煌莫高窟简介20字#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简介(莫高窟九层塔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