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乔致广的“霸盘”胎死腹中,这四个失误注定了他的失败?乔致庸的大哥乔致广在包头做高粱“霸盘”生意,也就是现在说的垄断——买断市面上的流通量,囤货后就可以控制高粱价格,进而赚取高额利润。前几年的“姜你军”、“蒜你狠”,都是相似的路子,相似的操作。霸盘做起来,初始阶段一定要低调出手快速控制,过程中最怕吸筹的过程中有人争,一旦两家相争,价格就一路水涨船高,控盘成本就大大提高。而在这个过程中,乔致广犯的第一个失误,恰恰就是被达盛昌很早就发现了动机,达盛昌从外地低价收购了大量高粱,吸干了乔致广的资金链。乔致广被达盛昌降了军,也是犯了第二个致命的错误,没有设置好自己的止损点,他没有合理的预估包头及周边市场的高粱容量,在超过了一定的收购量后,应该果断作出止损的决定。乔致广如果资金都是自有资金,没有加杠杆,是不会出现最后的无法收场的下场。乔致广的第三个失误就是擅自放权加杠杆,各地商号的掌柜的都在抵押借贷,大家在全面贯彻一个错误的决定。第四个错误,其实是最根本的一个错误,决策失误。乔致广的判断是高粱的总量不大,而且是酿酒必需品,但是高粱易于运输,从东北到包头的运输路线畅通无阻不受革命d的影响,所以高粱的霸盘垄断是很困难的事情。乔致广商场混了不少年头,为什么还会做这么不合适的决策呢?其实根本原因是当时的生意不好做,同行之间的竞争很激烈,南方丝路不通茶路不通,没有机会做其他的生意,而交易量大的高粱自然就成了必争之地。哪怕是薄利,也好过没利。所以,成败盈亏,都是生意场的常态,事后诸葛多,当家万事难。
2、乔致广后代现状电影《乔家大院》讲述了清咸丰年间,山西祁县大东家乔致广因生意惨败病重身亡的故事。观后感则是针对影片的感想和评价。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家庭的凝聚力和人情味。乔家大院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更是一段家族的历史。在这里,父母、子女、族人之间的亲情和爱情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动不已。影片中,乔致广作为家族的领袖,尽管生意失败,但依然坚守家族的传统和尊严,最终为家族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妻子和子女们也在这个时刻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困境,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的凝聚力和人情味。总的来说,这部电影情节紧凑,画面美丽,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出色。它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传统家庭的文化和精神,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个伟大的国家。#电影# #二次剪辑#传记故事汇的视频
3、乔致广演员位于祁县深宅大院里的乔家,家训中明确规定,男子一生不准纳妾,实行一夫一妻,而乔致庸一辈子娶了六位妻子,尤其是最后一位,年龄可以当她的孙女。乔志庸是著名的晋商,在乔家是第三代传人,早年父母双亡,是哥哥乔致广把他养大成人。哥哥希望他考取功名,因为乔致广的英年早逝,乔致庸不得不弃学经商,回家执掌乔家的家业。他一辈子共取得了六位妻子,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她们都是他的贤内助。尤其是最后一位妻子杨氏,论年龄可以当乔致庸的孙女。不知情的人,以为老来还娶娇妻,其实都是子女的主意。乔致庸年事已高,家里的佣人虽然特别多,可以贴身服侍都不如妻子照顾方便,即使是子女照顾,也没有妻子的细致和全面。一来省去子女们的麻烦,二来避免了男主和女佣之间的风流不雅之事。最后在子女们的撮合下,乔致庸不得不同意,年老时又取得了一房夫人。乔致庸的六任妻子都是续弦的,有的人说她克妇,其实乔致庸的年龄比较大,终年89岁。乔家的《乔氏家训》中就能看到乔致庸的为人。当时在山西,很多的富商的院子里都供奉着族人的戏台,但乔家没有。怕子女玩物丧志。乔致庸在当时,以儒学经商,以诚实守信为本。把义、信和利结合起来。把利放在最后。左宗棠在收复新疆时,负责筹措军费的胡雪岩。在江浙筹措到军费后,就由乔致庸的票号运送到前线,以保障军队供给。左宗棠收复新疆也有乔致庸的功劳。当时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时,便派人到山西商人中去募捐。听闻大清国要组建水师,在乔致庸看来是再正义不过的事,他带头认捐10万两白银。李鸿章为了表示感谢,亲手写了副对联派人送到祁县: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还有遇到百年难遇的大灾荒中,农田干旱,瘟疫流行。山西祁县更是重灾区,“光绪三年,人死一半”。作为祁县有名的大商家,乔致庸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救助灾民的责任。大灾之年却在乔家粥棚吃上了饱饭。作为商人的乔致庸案头放有四书五经和史记等。他以儒学经商,以诚信为本,成就了他的富可敌国的一代巨商,有特别现实有意义。#故事#
4、乔致广人物关系乔致庸,晚清晋商代表,胡玫导演的《乔家大院》的主角人物原型。他经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5个朝代,一生娶妻6人,皆是续弦,没有叫陆玉菡的,陆氏是电视剧杜撰出来的人物。“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人生三痛苦事,乔致庸全都经历了。他明明有6个儿子11个孙子,为什么最后却把家业传给孙子乔映霞?乔致庸从小父母双亡,被哥哥嫂嫂带大,哥哥乔致广早逝,没有孩子,他后来把自己的大儿子,次子,第四子过继给嫂嫂。长子乔贷,因年幼时过继给兄长乔致广为后,碍于嫂子的庇护,对长子的管教较其他孩子,更宽一些,所以长大后骄横跋扈。后来他在商场上表现得锋芒毕露、霸气十足,因此得罪不少人,广树仇敌。一次与旅蒙商大盛魁发生激烈冲突,被一纸诉状告到官府,告其勾结官府、欺行霸市、囤积居奇、干扰民生等诸多罪名。其结局众说纷纭,有的说已经被斩了,有的说被暗杀了,有的说回乡躲起来了,还有的说改名换姓远走他乡了……反正后来,乔贷再也没有在乔家的商务事宜中露过面。二儿子乔景仪,也是过继给哥哥,捐了一个二品候补道员,还没来得及展示才华,刚开始接触商务,就在包头得罪蒙古贵族,被他们派杀手行刺毙命,英年早逝。四儿子乔景侃,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也是所有兄弟中最早过世的,刚成年不久便因病去世。五儿子乔偁,喜欢读书作文,文学造诣颇高,在户部也有职位,只是没有确切资料证明他做过官。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的后代直到今天有好几个在美国考取博士学位。只可惜,他自幼体弱多病,也在乔致庸之前撒手人寰。乔致庸最喜欢小儿子,乔景僖,只可惜在他87岁时,才二十出头风华正茂的幺儿也不幸去世了。乔致庸经受不住打击,一病不起,两年后在悲伤中离世。在他去世前,只有一个三儿子乔景俨服侍在侧,乔致庸也曾把生意交给他。乔景俨与大哥二哥性格相反,过于慎小慎微,错失很多可以借势大有作为的机会。而且,乔景俨志不在此,他对医术感兴趣,有非常高的造诣,经常免费给人搭脉诊治,往往手到病除,因此很受乡人敬重。乔致庸知道,乔景俨充其量守一下业,身在乱世,就连守业没有一定胆识、魄力和智慧,也十分困难。他担心乔家集团真的会应了那句“富不过三代”,于是亲自教导孙辈,最后,经过深思熟虑,把诺大一个家业传给二儿子乔景仪所生的长子,乔映霞。他觉得乔映霞为人忠诚厚道,聪明伶俐,堪当大用!他的判断没错,乔映霞在军阀混战之际,还能拓展乔家的事业,稳住家业,十分难得。只可惜,他千算万算,没料到这个孙子是个情种,四十多岁时,因为妻子闹离婚,痛不欲生,跳楼不成,导致精神失常。亏得乔致庸之前对企业做了调整,留下一整套招人管人御人的人才体系,才使得乔氏企业一直到1951年,私营改组,才关门歇业。这套人才体系十分超前,包括招聘制度,学徒制度,分红制度,股份制度,总经理权限等等。放权之大,让人不敢置信,有时候当家人的话,总经理都可以不执行,一个跑业务的就敢作主借款数十万给他人……懒虫有话说:都说乔致庸是儒商,实际上,他用法家选人才,道家管理精英,儒家御人得人心!明天发文——分享富商乔致庸的财富故事,感谢支持![玫瑰]#头条创作挑战赛#感谢关注,分享更多历史人物故事。
5、乔致广讲解乔家大院:看乔致庸的人生答卷(上篇)如果说人生有几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话,那么感情和事业(俗了说就是金钱和美女)就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面对命运这个无情的考官,乔致庸无疑给出了非常漂亮的人生答卷。一、 乔致庸科举之路乔致庸无疑生活在一个比较幸福的家庭中,家庭富裕,由哥嫂养大,还有青梅竹马的江雪瑛,所以这种环境中的乔致庸,无心经常,一心想的科举之路,还是…挺任性的,像极了被宠坏了的孩子。然而,天不遂人愿,乔致广因为争夺高粱霸盘失败(不像现在垄断个大蒜、绿豆那么容易),乔致庸在科考的重要时候,选择了退考,回到家,仍然没能见到哥哥最后一面。家中面临绝境,哥哥去世,债主上门追债,嫂子决定改变大哥的遗嘱,让乔致庸弃文从商,乔致庸做出了自己的第一次重要选择:科考重要还是家庭重要,乔致庸选择了家庭。二、乔致庸弃文从商:很多人都是被迫做出的正确的选择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哥哥去世,嫂子带着幼小的侄儿,乔致庸不得已放弃了科考之路,从此一个传奇的大商诞生了。孙茂才科举失败,前来投靠乔致庸,成为乔致庸的军师,辅佐乔致庸一步步崛起。理想还是现实:理想败给了现实三、乔致庸的婚姻:爱我的,我爱的,应该选谁虽然乔致庸用了很多计策,暂时缓解了要债危机,但是银子还是需要还的,嫂子背着乔致庸向陆家提亲(陆玉涵),在金钱和爱情之间(其实是家庭和爱情之间),乔致庸被迫选择了家庭,青梅竹马的江雪瑛成为牺牲品,乔致庸选择了牺牲自己的感情。结婚时,乔致庸是不情愿的,心理是抗拒的,对江小姐是愧疚的,然而陆玉涵这个大家闺秀,用自己的精明和娘家的帮助,给了乔致庸事业巨大的帮助。爱我的,我爱的,如何选择:其实都不是关键,形势比人强,关键时刻的博弈,莫过于此,不过命运对乔致庸不薄,陆小姐成为乔致庸的贤内助。四、包头高粱霸盘乔致庸在孙茂才,高瑞的帮助下,妙计频出,放假消息,利用奸细传消息,让邱掌柜上当,开始购买高粱,乔致庸悄悄脱手,终于乔家危机解除。乔致庸没有选择落井下石,而是选择了给邱掌柜保存颜面,邱掌柜选择和乔致庸一起重树晋商商帮规矩,诚信。乔致庸借假麻油事件,做了一个很经典的事件营销,(海尔砸冰箱事件,异曲同工)对于马荀要辞职,大掌柜违反职业道德,乔致庸做了关键决策?五、员工身股就是员工持股,把员工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绑定,对于工作满30年的老员工,退休后仍然给予分红。分配机制很重要,什么是科学管理?充分尊重人性的管理,就是科学管理。后来,高瑞,马荀,等等,都给予了充分的权利和利益,权责利在手,并且对于员工,公司充分尊重,所以员工才会拼命地干,忠诚是什么?有利益才有忠诚,否则就只是PUA。乔致庸自身的经商天赋,也不一般,他都做过哪些甚至对现在的商业有借鉴意义的事情呢?六、驰骋商界大德兴茶砖,1斤1量,别人占到便宜了就会继续光顾。包装纸上印“大”字,视觉锤和商标意识。沙漠以物易物,马匹换生活用品。未雨绸缪,想在前边。挖掘人才,委以重任:权责利统一对于票号业务的介入:商业眼光敏锐…….七、价值观孙茂才嘲笑乔致庸别人把仁义天下等挂在嘴上,乔致庸竟然信以为真,但是乔致庸真的不懂这个人情世故吗?其实想一想,什么是格局,什么是人格魅力,就是宁知不可为而为之,在能力许可的时候,不为现实,去追求理想,不就是格局,这种人不就自然有了人格魅力了吗?剧中孙茂才和乔致庸分道扬镳,属于价值观的分歧,而这个价值观却隐隐约约闪烁着天道和人道的区别。#乔致广简介#
6、乔致广个人简介1900年,慈禧从京城狼狈出逃,连顿饱饭都吃不上,幸得晋商乔致庸馈赠10万两白银。慈禧回宫后问他要何赏赐,不料乔致庸却只要了4个字。乔致庸出身山西有名的商贾世家,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但在他年幼时,父母早亡,把他托付给了兄长乔致广。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所以兄长希望乔致庸能够考取功名,而他也确是个读书的料,常常得到先生的夸奖。但造化弄人,就在他立志要读圣贤书时,兄长又猝然离世。乔致庸只得放弃自己的理想,担起重振家族产业的重担。好在乔致庸很有经商的天赋,他不仅改革经营理念,还在全国开设票号,让山西乔家享誉全国。乔致庸有个绰号叫“亮财主”,是老百姓赞他乐善好施。更难能可贵的,他还是个有着家国情怀的商人。左宗棠出征收复新疆时,国库空虚,乔家慷慨解囊帮其解决了军需问题。平定西北后,左宗棠还亲自登门致谢,这种“官拜商”的礼遇在大清朝可是极为罕见的。李鸿章组建北洋舰队时,曾向晋商募捐。乔致庸当即带头认捐10万两白银,据说此后还捐赠了一艘军舰。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两人的关系十分要好。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乔致庸曾资助过落难的慈禧太后。1900年春末,八国联军一口气打到紫禁城,慈禧太后挟持着28岁的光绪仓皇出逃。他们易容化妆,穿着老百姓的衣服,慌不择路地逃了出去。为了保住面子,对外还宣称是“西狩”。但因为跑得匆忙,只带了少量的金银细软。可是以慈禧的奢华程度,根本支撑不了几天,最后只得向沿途的官员指派任务。而当时的大清内外交困,已是一贫如洗,能有的吃就不错了。最终,慈禧一行人就这么窝窝头野菜粥,有一顿没一顿的到了山西。内阁大臣桂春知道乔致庸的实力,便派人向其通报慈禧太后驾到,希望乔家好好准备,迎接圣驾。乔致庸不敢怠慢,他凭借商人敏锐的直觉,知道对于乔家来说,这是一件千载难逢的好事,必须办稳妥。他赶紧命人将乔家大院布置一新,就像过年一样喜庆。还照着御膳房的标准安排食谱,光是厨师就有几十个,生怕有什么纰漏。几天后,慈禧被众星捧月般迎进了乔家。经过一路的奔波,总算吃到了热腾腾的饭菜,这让慈禧又找到了当太后的感觉,很是满足。酒足饭饱,慈禧和几位大臣商量筹钱的事,有人建议向晋商筹款,乔致庸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第一个就被想到了。慈禧随即召见乔致庸,金口一开就是10万两白银。乔致庸自然知道,这钱他是拿也得拿,不拿也得拿。而且,很有可能是有去无还。可乔致庸明白一个道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国难当头,他义不容辞,必须慷慨解囊。据保守估计,乔致庸当时手头上的流动资产至少能够折合白银千万两。所以10万对于乔家来说可谓九牛一毛。但其实乔家花费的不仅仅是十万两,乔致庸把自己的大德通票号腾出来给慈禧太后做了行宫,算上给行宫置办东西的费用,足足花了有四十万两。待慈禧终于躲过此难,重回紫禁城后,对逃亡时帮助过她的人都一一进行了封赏。就连当年给过她一碗小米粥的县令吴永,也被连升三级。乔家这次更是功不可没,当慈禧询问要何赏赐时,无论是官是财,只要乔致庸开口,都是唾手可得。可乔致庸此时却给出了“教科书式”的回答:“老佛爷驾临寒舍,乃是乔家的福分,只求您的墨宝,赏赐“福种琅嬛”4个字吧。”慈禧占了便宜,自然是点头应允,随即叫人备好笔墨,大手一挥,写下“福种琅嬛”四个字,还命人做成牌匾送到乔府。所谓“福种琅嬛”,是寓意乔家种下福报,是块宝地。四十万两白银换了4个字,有人觉得乔致庸犯傻,怎么也该趁机换个一官半职来当当。其实乔致庸聪明着呢,一不要钱,二不要官,表面上他是损失了40万银两,但老佛爷这四个字可是价值连城,相当于朝廷认证的活字招牌啊。大难见仁义,仁义见人才。乔致庸的雪中送炭也赢得了慈禧的信任,除了赐字送匾,慈禧还为乔家准备了份“大礼”。她下令将庚子赔款本息将近10亿两白银以及各省缴纳的税款,全部存在乔家大德通票号,更是解除了山西票号“公款汇兑”的禁令。放眼整个清朝历史,能得此殊荣的也仅乔致庸一人。有了慈禧太后的支持,乔家很快就成为晋商中的领头羊,一时风头无两。但乔致庸不像别的商人那样唯利是图,贪图享乐,在他身上有着很浓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家国情怀!他将取得的财富用于资助国家,帮助百姓,实在让人钦佩!常言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乔致庸乐善好施,爱国爱民,家业蒸蒸日上,此乃福报。如今“ 福种琅嬛”这四个字还高高悬挂在乔家大院,是乔家至高荣耀的象征,庇护了乔家世代富贵。
7、乔致广儿子[微风]1938年,日军入侵山西准备洗劫乔家大院,等到门口的时候,他们在乔家大院门口看到一面国旗,竟然停住脚步,甚至下令返回。这面国旗就是意大利国旗,当时八国联军侵华时乔致庸一时善举,救了几个意大利修女,后被感激所赠。没想到,几十年后却能让乔家因此躲过一劫。看来多做善事,终将积得福报、惠及后人,也不是无稽之谈。可是日本人为什么对意大利国旗如此忌惮?其实,日本对乔家早有耳闻,其富可敌国,有许多价值连城的宝贝,是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等,这些都让日本为之疯狂。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日军的铁蹄也踏入山西,烧杀抢掠,肆意妄为。很多商贾富商被洗劫一空,百姓无辜惨死,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誉满四海的乔家,自然也就成了他们的“猎物”,谁想,他们竟和意大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二战时期,日本和意大利为了共同的利益,结结一气,结为盟友。如果因为乔家大院和意大利反目,岂不因小失大?日本人权衡利弊之后,果断放弃了这块到嘴的“肥肉”,退而求其次。仔细端详乔家大院,确实是雄伟奇观,不仅是面积辽阔,设计和工艺也都无与伦比,让人不禁啧啧称赞。[浮云]这次,乔家能够安然无恙全都是乔致庸的福祉庇护,在建设乔家大院时他更是居功至伟。乔致庸是祁县乔家第三代人,因为经商天赋异禀,一度把乔家基业推向鼎盛,成为家喻户晓的“商业巨子”,被后世人敬仰和传颂。他做生意非常讲究原则,以诚信为主,从来不会漫天要价,昧着良心赚取不义之财。乔致庸本来饱读诗书,准备参加科举考取功名,却因为兄长乔致广亡故,乔家的生意一时处于群龙无首状态,让竞争对手趁虚而入,岌岌可危。长兄如父,乔家如今有难,他怎能袖手旁观?于是,他放弃了仕途,踏上了漫长的经商之路。他不仅保留了乔家原先的买卖,还开拓了新的市场,通茶道、创票号。他刚开始接手生意时,很艰难,因为兄长就是被人算计,耗尽现金购买高粱无处销售,最后郁结而死的。他必须想方法把乔家这盘死棋盘活,这样大家才会有出路。后其通过研究和周旋,终于施展计策让竞争对手霸盘高粱,也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替兄报仇了。后来,他设茶庄运往各地及国外市场。同时也开设了票号,真正做到了“汇通天下,货通天下”。为了杜绝祸起萧墙的内斗,乔致庸设立了六不准家规,不准吸毒、纳妾、虐仆、赌博、酗酒等,并告诫后人要戒骄、戒贪、戒懒,做一个良善之人。乔致庸不像其他商人一样唯利是图,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唯无私才可大公,后才可成大器”。[中国赞]他也是这样做的,在李鸿章组建北洋舰队时,他慷慨解囊,一次性拿出十万两白银。在光绪三年的天灾中,他更是不计血本开仓赈济,被人称为“亮财主”。生意越做越大,乔家的人口也越来越兴旺,但是战乱不断,土匪横行。为了给家人一个庇护之所,乔致庸开始致力于修葺和扩建乔家大院。它的整体就像一个城堡,四周都是封闭高深的城墙,上面还设置了瞭望口和掩身墙。里面更是别具洞天,院内到处可见砖雕、木刻和彩绘,门窗更是变化无穷。尤其是每个院的正门上雕刻的不同人物,寓意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尽相同。建设这样一个大宅,需要耗费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普通人恐怕想都不敢想,乔家却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这真的是财大气粗、霸气外露。其实,乔家一开始也是贫苦出身,创始人乔贵发靠村民接济生活的。后来,他长大了到店铺当学徒,积攒了一些财富后开始开店,一步步壮大。后面在子孙的经营下,乔家基业更是遍布全国,在整个商业圈独领风骚数百年。乔家大院历尽百年风雨,见证时代变迁。乔家人也始终坚守祖训,仁义做人,诚信做事。他们都秉持一颗爱国之心,在国家危难之时总是伸出援手,因为他们深知国在人在,国亡人亡。当战争席卷全国时,乔家也慢慢关闭了产业,不复当年的辉煌。现在,乔家大院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它是优雅古建中的翘楚,极具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于是有了“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的说法。#乔致广简介#
8、乔致广最后怎么样了1900年,慈禧“逃”到太原,乔致庸得知后,邀请慈禧一行人来到乔家,还主动送上四十万两银子。事后不久,慈禧要赏赐乔致庸,但他一不要财二不要官,只求四个大字。这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破紫禁城,数封告急信向皇宫传来,慈禧决定以西巡为名赶紧逃走,但光绪却说:老佛爷,我留下吧,这样还能与八国联军斡旋。然而,慈禧拒绝了。其实,早在慈禧下战令时,就计划好了后路,一旦战败,她就带着光绪皇帝去西安,那里本就是古都,再加上有光绪这个皇帝,慈禧依然还能在这里指点江山。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在慈禧看来,清军再弱,守卫紫禁城几个月也不成问题,她完全来得及好好计划去西安,可还没过多久,天津失守,随后在8月14日这晚,八国联军攻破紫禁城。就在8月15日凌晨,趁着天还没亮,慈禧也没顾得上收拾细软,她急急忙忙穿上老百姓的衣服,带着光绪、皇后和一众大臣,仓皇从北门逃走,一路向西逃去。由于出行匆忙,吃的用的都没带全,路上也没有人烟,慈禧只能吃庄稼地里的豇豆和玉米充饥,嚼食一些秸秆解渴,夜间也只能听着呼呼冷风,躲在脏兮兮的棉被里瑟瑟发抖。8月17日,慈禧来到怀来县,知县吴永前来接驾,慈禧终于见到第一位来接驾的官员,大喜过望,但知县吴永却说:“老佛爷,臣这里刚遭遇匪患,如今也只能吃些小米粥了。”饿着肚子的慈禧,忙回:“有小米粥,甚好甚好,赶快呈上来吧。”过了怀来县,路上又经过多地,人烟渐多,慈禧不仅能吃饱了,生活质量也有所改善,她和一些太监还能顺道搜刮一些财物。9月6日,慈禧一行人过雁门关,10日到达太原,太原官员热情迎驾,解决了慈禧一行人吃住的问题,慈禧还在这里遇到真正的财主,并且得到了四十万两银子。这财主,乃是当地乔家。乔家是有名的晋商,始祖乔贵发源于乾隆时期,他在包头做生意,经营内容包括米面粮油等,商号为“复盛公”,有句老话说“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乔贵发共有三个儿子,老大乔全德,老二乔全义,老三乔全美,乔全美又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乔致广,一个叫乔致庸。乔全美去世时,乔致庸才7岁,故而他由长兄乔致广养大,乔致庸从小就意识到,大哥接任家业,而自己要努力读书光宗耀祖,他奋发学习,一举考中了秀才。乔致庸正准备进一步时,乔致广突然病逝,他只好放弃学业,回家经商。本着毒辣的眼光,再加上信义为先、利禄为后的态度,乔致庸在全国各地开了上百家钱庄、当铺等,营收加上不动产,资产千万两有余,人们都称他为“亮财主”。乔致庸得知,慈禧来了太原,他连忙邀请一行人来到乔家,好吃好喝招待,还送上了四十万两银子,这些钱或许对从前的慈禧不算什么,但此刻却能解燃眉之急。慈禧收下了。接着,慈禧带着钱又从太原出发,几乎没吃什么苦,就来到古都西安,她在这里办公,还让人把全国的赋税都送到这里,继续奢靡,西安俨然成为了大清的权力中心。1901年,李鸿章等人促成《辛丑条约》签订,过后一个月,慈禧一行人等从西安浩浩荡荡出发,又重新回到了紫禁城。事后,慈禧想起乔致庸的四十万两银子,便问他要什么赏赐,却得知乔致庸一不要财二不要官,只是求四个大字,慈禧如他所愿,写下后做成匾额赐给乔家。这四个大字,是“福种琅嬛”,至今还挂在乔家大院门上。【鎏光史苑】那么,为什么乔家家主乔致庸一不要财二不要官,却求了“福种琅嬛”这四个大字呢?第一,乔致庸要钱没用,乔家家大业大,根本不缺钱;第二,乔致庸要官也无用,乔家需要家主,乔致庸无法抛下家业去做官,况且乔致庸和朝中权贵多有往来。而“福种琅嬛”四个字,也有讲究。“福种琅嬛”,出自元朝伊士珍的《琅嬛记》,讲的是书生张华游历时,遇见一个地方,装满各种各样的奇书,他向人打听此地名字,才知道这是琅嬛福地。福地这个寓意,对商人来说,是大吉大利之兆,不过更重要的是,这字是慈禧赐下的,既为乔家添了几分传奇色彩,也是一块行商招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乔家的风生水起,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目光深远的乔家家主乔致庸!你怎么想?欢迎留言。#头条创作挑战赛#我是@鎏光史苑 ,欢迎关注,看历史故事,品百态人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乔致广后代现状(乔致广是如何衰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