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刘晏简介(刘晏简历)

1、刘晏简历

最初,安史之乱几年之间,全国户口流失十分之八九,州县被军阀割据,贡物和赋税全到不了中央,国库枯竭。天灾人祸又接连不断;戎狄每年侵犯,沿边驻扎大量国防军,都靠政府供应,费用多到无法计算,全部倚靠刘晏筹划。刘晏开始时担任运输总监(转运使),负责陕东(东中国)各道财政,陕西(西中国)各道,则仍归户部,后来兼管陕西,但不久即被免职。刘晏精力充沛,脑筋灵活,能随机应变,调节物资的有无多寡,方法神奇,经常用高薪雇用健步如飞的人,在各重要地方设置物价情报站,调查各种物价,即令是遥远的城市,用不了几天,报告就送到总监署(使司),粮食、货物价格贵贱,全在总监署控制之下,国家获得大量财源,人民却不忧虑物价飞涨或惨跌。

2、唐代刘晏简介

公元780年,曾经名噪一时的“神童”刘晏仍然孜孜不倦地为大唐王朝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浑然不觉,危险已经一步步向他逼来。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惦记刘晏的人就是当时权倾一时的宰相杨炎。咱前面曾经交代过,杨炎曾经与已经被杀的宰相元载有过非常过硬的交情。皇帝杀死了元载,可杨炎却不敢把账算在皇帝头上,只有把一切的恨都撒在主审官刘晏的身上。正月的一天,杨炎像往常一样进宫面圣,正好听见皇帝李适在与几个官员商谈寻找皇太后的事儿。这里顺便插一句,李适一直为找不到自己的生母而苦恼,为了能找到生母,他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杨炎听到这里,觉得这是个给刘晏穿小鞋的好机会,于是,演技大爆发,竟然痛哭流涕,说道:“昔日,刘晏曾经与黎幹、刘忠翼密谋对圣上不利,如今臣身为大唐宰相,却不能为圣上分忧,去处置刘晏,臣实在是有罪。”这句话,无疑是在捅皇帝李适的肺窝子,因为李适当年曾经被夺嫡的事伤害不轻,久久难以释怀,如今杨炎竟说刘晏曾经对他有过图谋,心里自然是很不高兴。不管杨炎所说之事是真是假,李适心里总是觉得恶心了一下。不过,一旁商量事的几个官员倒是还有些义气,他们当即否认了杨炎的说法,对皇帝说道:“宰相所说之事暧昧不清,没有真凭实据,陛下如今已经荣登大宝,况且也已经大赦天下,不应再去追究这种没有根据的流言。”李适听后,默然不语。杨炎知道,这次,还不至于置刘晏于死地,于是也就不再坚持。不过,他还是决定应该做一下铺垫,说道:“尚书省是国家根本所在,以往设置了盐铁、转运等专使,分散了尚书省的权力,不如按照旧制,把这些权力都重新收归尚书省,以便更好地管理。”李适或许没有意识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想都没想就准奏了。事实上,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刘晏负责的转运、租庸、盐铁等官职都给免除了,等于说,刘晏突然就成了一个退居二线的闲人。很明显,杨炎是有预谋的。既然一招没有整死刘晏,那么,杨炎肯定还会有后招,反正刘晏不死,他肯定心里不甘。半个月后,杨炎以刘晏曾经有欺君之嫌为由,将其贬出长安,去忠州任刺史,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忠县一带。到了这一步,除掉刘晏的布局已经基本上完成了铺垫。杨炎思前想后,决定先找一把刀,来一招“借刀杀人”。很快,这把刀就找到了——庾准。此人是出了名的小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完全没有底线。庾准的仕途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的,他是借着自己父亲的官职进入官场的,并很快就攀上了一个高枝儿——宰相王缙。这位王缙可能知名度不高,可他的哥哥却家喻户晓,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人王维。靠着与王缙的关系,庾准做到了尚书左丞的位置。尚书省里面,多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名士,而庾准不学无术,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当时,刘晏对庾准就有些瞧不上,久而久之,也就产生了矛盾。上一篇文章咱们提及过,王缙与元载是同d,所以,庾准也算是元载一d的成员,与杨炎算是一个战线。有了这层关系,杨炎对庾准还算比较照顾,二者达成了一项肮脏的协议:庾准想办法除掉刘晏,杨炎保举庾准做尚书左丞。为了方便,杨炎先让庾准出任荆南节度使,成了刘晏的顶头上司。不久,庾准出手了,向皇帝李适奏报:刘晏曾经写信给凤翔节度使求援,信中对皇帝有颇多抱怨之辞,而且他还曾上书请求增加忠州民兵数量,明显图谋不轨。这帽子扣得是真大,这分明说刘晏是想造反。李适看到奏报,并没有做过多的调查,勃然大怒之后,下诏勒死刘晏。讽刺的是,李适赐死刘晏的诏命还未抵达忠州,刘晏就已经被杀死,杨炎迫害之心昭然若揭。令人没想到的是,刘晏的死竟然在朝廷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人为刘晏奔走喊冤,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甚至直接喊道:“诛晏太暴,不加验实,先诛后诏,天下骇惋!”直接打脸李适,完全不给面子。复仇的快感倒是享受到了,可杀刘晏引起的波澜,杨炎却害怕了。为了能够堵住悠悠众口,他命令抄刘晏家的官员掘地三尺,一定得找到刘晏的死证。可惜,为大唐帝国理财那么多年的刘晏,家里却出奇地穷,一堆破家具,一幅用了十七年的门帘,书两车,米麦几斛,这就是刘晏的全部家当。同朝为官,相煎何太急!为了私怨,置人于死地,难道杨炎真的赢了吗?未必!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况且杨炎可不是在河边,而是在河里蹚水。#我要上微头条##唐朝#

3、刘晏历史背景简介

#头条创作挑战赛#【书写经典】网络展第863期,书写刘晏(唐)《咏王大娘戴竿》。#书写经典网络展##郝人读诗词##郝乙书法##刘晏##咏王大娘戴竿#原文:“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着人。”释文:勤政楼前百技竞赛,各自展现自己的高超与魅力,而王大娘的长竿更是鹤立鸡群,惊险美妙无比。谁能料到妇女反而更有力气,顶着长竿犹自嫌轻,还要在上面顶个木山,叫人在山上翻滚歌舞。读感:刘晏十岁时作此诗,真可谓神童也。玄宗和杨贵妃喜欢刘晏,也就不足为奇了。作者介绍:刘晏,生于公元716年,卒于公元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人,唐代经济改革家、理财家,宰相。刘晏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三字经》有“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之语。《全唐文》、《全唐诗》录有刘晏的作品。本期参加书写者:郝乙(河北石家庄、1974年)、姚淑芳(湖南邵阳、1965年)、蒋继龙(江苏泰州、1964年)、陈永强(广东惠州、1973年)、陈长水(河南郑州、1945年)、刘国华(湖南岳阳、1945年)、李少波(山东青岛、1967年)。#刘晏简介#

4、刘晏的真实身份

刘晏在各地都设立了巡院,作为经济信息基地,并以高报酬招募大批善于奔走的信息员(当时叫“疾足”或“驶足”),传递经济信息。为此,还在巡院和京师之间设立了专门的驿站,负责接应信息员。此前,邮递由富人把持,送信算服徭役。穷人在服徭役期间送信,邮递效率很低。由巡院、驿站以及专业疾足送信,是刘晏对唐中期通信制度的改革。 各地生产态势、物资余缺、物价变化、气候异常、市场心理等等信息,都要通过疾足上报,以便采取措施,调剂余缺。刘晏据此发布命令,再由疾足传回各地执行,以保持供求平衡,物价稳定。

5、刘晏读音

【野史:杨贵妃当着唐玄宗的面怀抱宰相刘晏?】一日,唐玄宗带领一众妃嫔到勤政楼游玩取乐。彼时,鼓乐声声,随从多达数百人,表演歌舞的歌伎就有百人之多。一时间城楼之上绮罗飘逸,伴随着鼓乐钟罄,那景象有如凌霄瑶池般盛大。在杂技表演中,有一妇人的表演尤其引人注目。妇人名叫王大娘,十分擅长戴竿杂技。在这一日的表演上,她就头顶百尺高竿,竿上顶着一块巨型木块。木块形状像仙岛瀛洲、方丈。更令人称奇的是,山上有一小童在木山上持绛节表演,翻更斗。行走之间,脚下宛如生根一般。伴驾随行的臣属当中就有当时年少成名的神童刘晏,刘晏时任秘书省正字官,专管校勘文字,梳正文章一事。刘晏此时只有十岁,虽然才华横溢、日诵数千言、文学该博、冠于一时,但却相貌丑陋、形容猥琐。玄宗观戏兴致正浓,雅兴泛起,便让宫人召来刘晏。素日,刘晏也很得贵妃杨玉环的喜爱。刘晏才走到楼上帘下,行完礼。贵妃即召来身边,抱在怀里中,坐于膝上。让宫女取来平日妆容粉饰之物,在刘晏脸上一番画描,并用篦子理顺他的黑发。几经捯饰,玄宗一看仿佛换了一个人,样貌俊秀了许多!贵妃“玩”够了之后,玄宗微笑着调侃道:“我们的大正字官,入仕以来‘正’得几个字啊?”刘晏眼珠转了几圈,起身跪奏道:“天下所有的字,臣校勘之后发现,皆能正音定义。只有朋d之‘朋’难以正其形,更难正其义!”刘晏之回奏颇为巧妙,看似在说正字之事,实际上剑锋直指杨国忠结d乱政一事。怎奈玄宗兴致正高,无心国事没有接话。当然可能玄宗早已深明其中之意,只是懒于国事不言罢了!杨贵妃闻刘晏之言,急忙开口道:“王大娘的技艺真是神奇,神童不妨为此作诗一首!”刘晏正衣整装,有节奏地吟道:“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着人。”听完刘晏吟诵,玄宗与众嫔妃无不赞叹,都说:“敏捷!敏捷!无愧神童之名!”赞叹声、欢笑声、交谈声响彻城楼,连楼外百姓都闻声仰望,好奇何事能至于如此!唐玄宗叫人抄录下此诗,又拿着笺纸声情并茂地吟诵一遍。吟毕,便觉舒然畅快。大笑一番,口中直呼“高妙!高妙”于是,召来宫人宣旨赏赐刘晏牙笏和黄文袍。之后,便拥着杨贵妃悠闲地带着从人返驾宫中去了!参考资料:《明皇杂录》注:这个故事当然是野史传闻了,杨贵妃得宠之时,刘晏二十九岁了!#唐朝# #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唐代刘晏简介(刘晏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