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博文(沈从文的简介)

1、沈从文的简介

自从事情败露后,沈从文就活在羞愧中,他一直在向张兆和道歉,甚至在1949年还自杀过,但直到他临终前,张兆和都没有原谅他,但却尽了一个妻子该尽的所有义务。沈从文年少时并不爱读书,小学毕业后他就辍学参军,在军队的五年里,意外地喜欢上了文学,看了大量中外书籍,养成了喜爱看书的习惯,这也奠定了他日后写作的基础。1928年,沈从文受中国公学校长胡适之邀,担任公学教师。第一堂课,沈从文意气风发地走进课堂,结果还没来得及自我介绍,就被堂下一名气质绝佳的女学生扰乱了心绪。沈从文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了好久,下课后,女学生的音容笑貌一直萦绕在沈从文脑海,挥之不去。女孩名叫张兆和,安徽富豪张吉友家的千金,排名老三。当时,有着富家千金的名头,加上张家四大才女的贤名,张家四姐妹的追求者数不胜数。其中尤以老三张兆和居多。自从见了张兆和后,沈从文开始疯狂追求她,那年他27岁,她18岁。他疯狂地写情书,张兆和却不胜其烦。一次,张兆和拿着沈从文写给她的一沓情书找到校长胡适说:“校长,您看看这些信吧,沈老师对我这样子。”胡适看后笑道:“他非常固执地爱着你。”张兆和回道:“我非常固执地不爱他。”胡适却很看好两人的婚姻,有意撮合,他对张兆和说要去她家和她爹商量,给沈从文做个媒。张兆和连连拒绝,但胡适还是去了张家。没想到张父是个非常开明的父亲,他说:“孩子们的婚事,由她们自己做主,我不掺和。”当时,在张兆和的众多追求者中,无论是家世,样貌还是年龄,沈从文都不占优势,唯一的优点是执着。1930年,胡适卸任校长一职,沈从文也从公学辞职,但她依然每天坚持给张兆和写一封情书。直到1932年,从未间断。他的坚持不懈终于打动了张兆和,他们谈起了恋爱。1933年,两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第二年,沈从文写出了《边城》,张兆和就是文中“翠翠”的原形。张兆和给了他很多写作的灵感。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当张兆和生下大儿子沈龙朱后,看着她走样的身材,带着奶渍的衣服和沾满油污的双手,沈从文开始嫌弃她。在她怀第二胎时,沈从文出轨了。出轨对象是文艺女青年高青子,他还将两人的感情写成了小说《看虹录》。事情败露后,沈从文几经忏悔,但张兆和始终不肯原谅他。婚姻上,导致夫妻关系破裂。事业上,遭到北大除名,被文化界排挤在外的沈从文不堪重压,于1949年春试图自杀,被朋友发现捡回一命,但张兆和依然没有原谅他。文革期间,沈从文历经几经波折后,身体越来越差。在他病倒在床的日子里,是张兆和衣不解带地照顾他,直到康复。1988年,沈从文临终前,他紧紧地抓着张兆和的手,说了句:“对不起。”面对油尽灯枯的沈从文,张兆和依旧很平静,但她却没说“没关系”。但那些事早已成了往事,那些事早已无法再伤害到我一丝一毫,而你与我最终只有夫妻之名,再无夫妻之情。但照顾你是责任,是仁义,至此,我已仁至义尽。所以,有没有关系就不重要了!后来,晚年的张兆和得了老年痴呆。她不再记得那段让她伤痕累累,身心俱碎的往事,也不再记得沈从文,也许这样的结局对历经风霜的她来说,是最好的结果。多才的人多情,很多人都觉得文人多情没什么奇怪。但自己辛辛苦苦追求到手的,说舍弃就舍弃,说背叛就背叛,真的难以理解。难道真的是得不到的都是最好的,得到的就不再珍惜?对于婚内出轨,你怎么看?

2、沈博文

1943年,西南联大的教务会议上,正在激烈讨论将沈从文提升为正教授,就在大家认为将全票通过时,沈从文的老师刘文典站起来反对:“沈从文算什么教授?他都能当教授,那我岂不是太上教授?”刘文典的反对无效,少数服从多数,沈从文还是当上了西南联大的教授,这让刘文典很不服气。刘文典曾在课堂上公开炮轰沈从文:“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400块钱,我该拿40块钱,朱自清该拿4块钱,至于沈从文,连4毛钱可都不该给他!他要是教授,那我是什么?”为何刘文典会有这番言论呢?他瞧不起沈从文,认为沈不配当教授,更不配拿360元的高薪。究其原因都是他思想观念保守,他认为沈从文一没有资历,二没有学历,连个大学文凭都没有,只是个小学毕业的白话文作家。刘文典的这种思想在当时讲究学术研究的民国教授圈中,不懂国学的沈从文是备受歧视,这刘文典就是其中的代表。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刘文典确实也有狂傲的资本,他是清华和北大的双校教授,有着“民国第一狂士”的称号,他对研究《庄子》的成就很高,曾放下豪言真正懂《庄子》者只有两个半者,一个是庄子本人,一个是他,半个还不晓得是谁?被刘文典批得一无是处的沈从文却经历了千辛万苦才被西南联大聘请为教授,心境自然不是思想观念老旧的刘大教授可比的。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在湖南省凤凰县出生,也就是在著名的旅游景点“湘西凤凰古城”。沈从文16岁从小学毕业后,就参加了湘西靖国军第二军,成为了一名士兵,跟随部队在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驻扎。4年后,沈从文脱下军装重新回到家乡,这时候他最大的梦想是想上大学,可是他只上过小学,他选择了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但未被录取,只能去北京大学旁听。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沈从文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就向报社投稿,但由于他没有名气,又没有名家提携,这些投稿都没有人愿意发表。在贫困潦倒之际,沈从文便向当时在北大任教的郁达夫写了一封求助信。郁达夫接到信后,冒着大雪去见素未相识的沈从文,并请他到饭馆饱餐一顿。在郁达夫的介绍下,沈从文经常在《晨报副刊》上发表散文诗歌,他“北漂”的日子这才总算有点起色。随着一篇《遥夜》的发表,引起了北大著名教授林宰平的注意。沈从文在林宰平的鼓励和提携下,沈从文认识了徐志摩、闻一多等才子,在这些人的帮助和赏识下,沈从文从1926年起,成为京沪两地文坛的新星。之后,沈从文在徐志摩的推荐下,到胡适担任校长的中国公校任大学讲师。据说沈从文第一次真正登台,他紧张得在前10分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才鼓足勇气开始讲课。后来沈从文又在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西南联大任教。沈从文之后因受舆论影响,在1948开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文物研究上,为此还特意转职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并发表了《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专著。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因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享年86岁。如今沈从文故居已成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坐落在凤凰古城中营街上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故居现陈列有沈从文的遗墨、遗稿、遗物和遗像,成为了凤凰古城中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观。2006年,凤凰古城的沈从文故居还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从文故居是晚清时期的建筑,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见证了凤凰古城的兴衰。凤凰古城除了沈从文故居外,还有朝阳宫、古城博物馆、熊希龄故居、天王庙、大成殿、杨家祠堂、万寿宫等人文景观。朋友们可以去实地看一下,亲身感受一下凤凰古城的魅力。#头条创作挑战赛# #历史人物# #历史#

3、沈从文张兆和

【20岁的沈从文读书成了北漂】20岁的沈从文脱下一身戎装来到北京,成了一名北漂。多好的年纪却有不一样的生活。他一腔热血,直奔姐姐家,姐夫漫不经心地问他:“你来北京做什么?”在沈从文看来犹如一盆凉水。沈从文却还是满怀希望的对姐夫说:“我来找你,想读点书。”当时姐夫很佩服他的胆魄,胆量直接问他一句,“你既为信仰而来,千万不要失去信仰。因为除了他,你什么也没有。”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沈从文当时是什么都没有的穷小伙啊。我们肯定想不到。刚到北京的沈从文连当时的新式标点符号都不会用,他参加了很多高校的考试,可是没有一次通过。北大的老师看他寒酸的样子,好心把报名费还退给他。但他身上也总共只剩下7块6毛钱,拿着手上仅有的几块钱欲哭无泪,叫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地板。但是这哥们他非常的执着,没有放弃。练习写新式文章,非常执着,向各种报社投稿但是理想是背道而驰,命运在和他开玩笑,也非常执着的一次次地拒绝他,只是偶尔发表一些小短文,大部分的文章都有去无回,石沉大海,就像有句歌词里一样,哭吧,哭吧,不是罪,等哭过了还是要继续写,除了不断投稿,沈从文他还要想各种办法写信给这些老前辈们希望有人能够赏识他。其中有一封信寄给了郁达夫,这是沈从文已经够惨的了,没想到他把这封信寄给郁达夫,郁达夫他也仍处于人生低潮期,他觉得自己已经是第一个最惨的,没想到还有比他更惨的。所以他决定去会会这个年轻人。当郁达夫推开沈从文那间又没又小的破房子门时,郁达夫非常的惊讶,天寒地冻。屋里居然没有火炉取暖,一个面无血色的年轻人缩在一角,只穿了两件夹衣,更搞笑的是还留着两行鼻涕,用破旧的被子裹着两条腿在桌子旁边写,可见这个沈从文他不但执着,而且还能很能吃苦。刚看到郁达夫破门而入好像看到了救命稻草,就像是沙漠里面的一股清泉,有救啦。赶紧向日达夫讲起自己的报复,自己在北京的惨状。郁达夫不可能见死不救啊。中午还请他吃饭,吃完饭将剩余的钱全部给了沈从文。还说了一句:“我看过你写的文章,你要好好写下去,”回到破屋子的沈从文。当时趴在桌子上嚎啕大哭起来,心想,这下终于有救了。后面郁达夫果然将沈从文的介绍给徐志摩,徐志摩那时刚从国外回来接手了一个文学杂志,刚好需要大量稿件。这位讲究完美的帅小伙,一般的人写的他看不上,只能累死累活自己写,天无绝人之路。天意让他发现了沈从文,沈从文没有国外留学经验,见识不多,这是他的弱势,但也正好是他的优势。他的文字没有翻译腔,就像当时的湘西的山水和人情自然淳朴,就是白描一番也让人感到惊艳,早年的行五生涯,让沈从文积累了大量材料,加上他天生想象力很快他就成了自己的风格,终于闯出了自己的天地。俗话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句话放在沈从文身上再适合不过了。所以说我们应该像沈从文一样。有执着的精神,从不放弃,从不言败,只管努力。#沈文从简介#

4、

1928年,26岁的沈从文被聘为大学教授,他第一次上课时,在台上站了10分钟,紧张的一句话也讲不出来。他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字,学生看了哄堂大笑。北大校长胡适听闻笑着说,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哄他,就是成功。1922年,20岁的沈从文来到北京成了一名北漂。来成为北大的旁听生。后来,经过郁达夫的介绍,沈从文认识了徐志摩。沈从文的特色是,来自湘西农村,没有出国留学经历,就像湘西的山水和人情,自然淳朴,但也有让人惊艳的力量。他非常执着的写作投稿,终于在文坛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1928年,他在徐志摩的推荐下,被聘为中国公学学校的讲师,主讲大学一年级的现代文学选修课。第一次课来临,沈从文有些兴奋,又有点紧张。他还特意花了八块钱租了一辆包车,从自己住的地方到了学校。教室里,慕名而来听课的学生特别多,都想看看这位名人到底什么样。沈从文虽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就是走到讲台上,看到台下乌压压的学生,他一下子又紧张了。学生们瞪着眼睛看着他,似乎与印象中的沈从文并不一样。真实的沈从文,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蓝布长衫照着一副瘦小的身躯,长得眉清目秀,面色苍白,但是一双眼睛黑亮有神。他站在讲台上,想要按照提前准备的开场开始讲课,一下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原先想好的话,一下子都不知如何开口。上课前他胸有成竹,也没带教案,没带教材。到了台上什么都想不起来了。越想不起来,越紧张,一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他还是不知道从何说起。教室里一开始还有吵闹声,慢慢的也变得鸦雀无声,学生们瞪大眼睛等着老师开口。沈从文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在等我五分钟”。又五分钟后,沈从文才硬着头皮开口讲课,原先准备讲述一个课时的内容,还没紧张,他十分钟就讲完了。距离下课的时间还早,怎么办呢?然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一句话“今天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怕了!”同学们也善意的鼓掌。这件事传到校长胡适的耳朵里,校长说“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哄他,这就是成功。”木讷的讲课方式,学生们并不抗拒,而是很高兴的接受,这就是他独特的魅力。再往后,沈从文讲课越发熟练,但是也时常在课堂上闹笑话,被学生嘲笑。不过沈从文并不怕被嘲笑,逐渐克服了内心恐惧,把课程讲的越来越好。不管是多么有天赋的一个人,开始做一件事时都是不擅长。沈从文开始写作投稿时,接到了一封又一封的拒稿信,然而他没有放弃,终于建立了独特的写作风格,在文坛闯出一番天地。他讲课时,第一课讲得结结巴巴,还吓得不敢说话,这也不能阻碍他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授。有句话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个人只要是在不断的成长,总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5、

1936年春节刚过,大文豪沈从文就冒着风雪出现在了林徽因家的门口,沈从文一脸忧郁地告诉林徽因:自己在婚内爱上别的女人了。听完故事后的林徽因劝解沈从文,希望他能够坦诚对待张兆和,于是沈从文接受了林徽因的建议,对妻子坦白一切。可坦白后并没有按照沈从文的意愿走,妻子张兆和不仅并未大度地原谅他,而且还一声不响地带着孩子离家出走了。她天真地以为,逃避,便可以躲过千万次的伤心,这下,沈从文傻眼了。才意识到,自己的背叛,已伤了爱人的心,但他还是希望这一切可以挽回。后来,在林徽因的从中调解下,张兆和选择了隐忍和原谅,二人终于和解。沈从文第一次见到张兆和是在胡适的办公室,张兆和的美丽大方,让他惊为天人,从此无法自拔。张兆和出身名门,父亲是有名的富商,她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很有运动天赋,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大家都叫她「 黑牡丹 」。一开始是沈从文追求张兆和,写了许多情书,对于沈从文一封又一封的情书,张兆和选择沉默待之,从未回应过 。直到有一天,他告诉张兆和的好友王华莲,如果张兆和拒绝自己的话,他只有两条路,一条是「 自杀 」,另一条是「 我不是说恐吓话……我总是的,总会出一口气的 」。听到沈从文的威胁后,张兆和抱着一大摞情书,找到了校长胡适,但没想到的是胡适竟对她说:「 你就接受他吧,他固执地爱着你呀 」,惊讶地张兆和瞪大了眼说:「 可我固执地不爱他 」。胡适以为张兆和是害羞,所以他主动说可以出面找张兆和的父亲去说媒,可张兆和坚决拒绝了。但是沈从文没有放弃,他开始了情书轰炸,疯狂写情书给张兆和,张兆和也和往常一样,并不会去回应他,但她也不销毁,她把沈从文的信收起来,装进一个箱子里去。因为沈从文「 信写得好 」,她愿意去读。直到后来胡适离开了中国公学,沈从文也不适合继续留校任教,临走前,他还是给张兆和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情书。也就是这一封信,深深的打动了张兆和,虽然她没有回应沈从文,但是却从心里改变了对他的态度。1932年夏,沈从文从青岛赶来苏州,看望刚毕业的张兆和,未曾想,沈从文深讨张家人的喜欢,这一年的整个暑假沈从文人都在苏州。回到青岛后他写信给二姐张允和,希望从二姐那里打听张父的意见,结果开明的张父回复说,年轻人的事情他不干涉,让他们自己做主。1933年,沈从文辞职,并于9月在北京中山公园宣布结婚,虽然沈从文的生活朴素艰苦,但张兆和却没有怨言,婚后沈从文甜蜜的叫张兆和「 三三 」。爱情刚开始时一切都是美好的,但是再美好的感情都会被消磨。1937年,抗战爆发,沈从文与几位知识分子化装南逃,张兆和与两个孩子留在北京。当张兆和接到沈从文催促她南下的信,带着孩子多经辗转来到昆明后,却看到了另一个女人的存在。面对这种状况,张兆和展现了一个妻子极大的容忍,她夸赞高青子漂亮,甚至出面给高青子介绍对象。和沈从文纠缠的八年,依旧无法得到名分的高青子选择了退出,她告别了沈从文,最终为这段本没有结果的感情画上了一个落寞的句号1946年,沈从文和张兆和因政治见解不同而产生明显的隔阂,两人开始了冷战和分居,与此同时,沈从文以前的文章受到了猛烈批判,得了抑郁症,住进精神病院。张兆和的冷漠让沈从文的痛苦达到了顶点,终于有一天,他独自在家中割开了手腕,喝下了煤油,幸好被张兆和堂弟救下。从这一刻开始,张兆和决定去华北大学深造了,两个十来岁的儿子支持她的决定:「 妈妈成为穿列宁服的干部,真带劲 」。自此,沈从文封笔,再没写过小说,1988年沈从文病危,临终前,他的最后一句遗言是:三姐,我对不起你,这是他给她最后的话,也是他对她一生亏欠的忏悔。张兆和与沈从文性子上不同,张兆和极度理智,沈从文却是一个骨子里比较浪漫的人,面对理智到极致的张兆和,沈从文总觉得张兆和对他没有感情。张兆和晚年已经有些痴呆,当有人拿沈从文的照片给她看,她含含糊糊地说:「 这人我认得的,有点熟悉,但记不起来了 」。#今日头条#

6、

民国年间,除了我们熟知的“宋氏三姐妹”外,还有著名的安徽合肥的“张家四姐妹”,她们分别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张家四姐妹”出身名门望族,其祖父张树声是著名的淮军将领,在淮军中的地位仅次于李鸿章,曾任两广和直隶总督。父亲张冀牖,是民国年间开明的教育家,于1921年变卖部分家产,在苏州独资兴办乐益女中。1925年,又创办一所男子中学——平林中学,自任两校校长。在父亲张冀牖的教导下,四位女儿不仅受到良好教育,而且个个才华横溢、兰心蕙质、如花似玉。苏州老乡叶圣陶曾说:谁要娶了张家四姐妹,都会幸福一辈子。后来,四位姐妹都嫁了名人。老大张元和嫁给昆曲名角顾传玠,老二张允和许配给了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老三张兆和与作家沈从文成秦晋之好,老四张充和与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思汉成亲。1928年,经徐志摩的介绍,沈从文被中国公学校长胡适聘为教师,主讲现代文学。然而木讷的沈从文第一堂课就洋相百出,他万万没有想到在那些目睹他出洋相的女学生中,就有后来成为他夫人的张兆和。随着时间的推移,沈从文在授课时,发现了这位刚从预科升入大学一年级的面目清秀、身材窈窕、举止文雅的女生张兆和。18岁的张兆和在中国公学曾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她聪明可爱,单纯任性。已经二十六岁的沈从文,在当时早就过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他一直在寻觅和等待。他相信,那个令他心动的女子,总会悄然而至。果然,张兆和的出现,让沈从文平静的心里燃起了爱情之火。他不是那种可以当面倾诉情感的男人,但却有一般男人所没有的用文字表达爱情的功夫。从此,沈从文开始了漫长的、持久又坎坷的鸿雁传书的爱情经历。于是,沈从文发出的情书如雪片般,纷纷落到年轻姑娘张兆和的手里,情窦未开的她,面对一封封飘然而至的情书,感到紧张而惶恐,始终保持着沉默。而沈从文从不见回答,更是烦躁不安,神不守舍。后来,学校甚至起了风言风语,说沈从文因追求不到张兆和要自杀。情急之下,张兆和带着一大摞沈从文写给自己的情书,找到校长胡适。当时名满天下的胡适,在张兆和的眼里,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更是青年人的思想导师。张兆和对胡适说:您看,这是沈老师写的,我想集中精力好好念书,现在不是谈这个的时候。胡适见怯怯的、满脸绯红的张兆和,笑了:这也好嘛,他的文章写得很好,可以彼此通通信嘛。没有得到校长胡适的支持,张兆和只好听任沈老师继续对她进行感情文字的狂轰滥炸。沈从文开始马拉松式的情书写作,一方不断写情书,一方始终沉默的局面继续着。连有成人之美、想尽力撮合的胡适都在给沈从文的信中叹息:“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你错用情了。”然而,锲而不舍的沈从文,以近四年的时间,继续顽强地向张兆和表达着他的爱恋。沈从文那真挚热烈的、矢志不渝的、甚至有些傻傻的爱,最终还是打动了张兆和。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平的中央公园举行了婚礼,当时京城名媛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还特意为他们送了锦缎百子图床单。#沈文从简介#

7、

沈从文小学毕业,但是却能成为北京大学教授,而且还娶了当时名震一时的张兆和为妻子,他还写了很多为人熟知的小说,像我们高中语文学的《边城》,他是怎么做到的呢?1902年,沈从文出生在湖南凤凰城,他小时候不喜欢读书,所以上学的时候,经常逃课。被大哥抓到后,总会被大哥责打,有时还需要罚跪。每次沈从文被罚跪的时候,他都会想着外面的世界,蓝蓝的天空,河里鱼儿被钓起时的情形,和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情景,想到这些,他就忘记了被罚跪的痛苦,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委屈。小学毕业后他就当兵去了,那个时候当兵和现在可不一样。他做过补充兵,当过短期正兵,做过三年司书,也做过流氓,因为这当兵的经历,让他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最后他选择退伍。来到北京后,他想读大学,可是只有小学毕业的他怎么能上大学呢?最后他选择在北京大学做旁听生学习。刚来到北京的时候,家人给他凑了7块6,怀里揣着这7块6,沈从文开始了他的北漂生活。来到北平后,第一时间就是先解决自己的住宿问题,因为钱少,最后他只能租在由煤炭冬改造而成的小房间,这里又潮又湿,又矮,可是对于当时的沈从文来说,能有一个落脚点,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环境好不好,不在沈从文的考虑之中,他住在这个煤矿洞一住就是好几年。由于一直住在这种环境下,沈从文的身体也开始出现问题,只是当时他实在没有时间和没有钱去考虑这些问题。他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开始写作,他希望能靠写作赚点稿费。他的身体十分的脆弱,三天两头头疼难忍,不停流鼻血,弄得嘴角、下巴、衣服、稿纸毛巾到处都是血。但是哪有这么容易就赚到钱呢?沈从文一写就写了差不多3年时间,到第三年,他才终于拿到自己的第一笔稿费,7毛钱,虽然少钱,但是终于让他看到了希望。他知道写作除了拼命写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捷径可以让他快速进步,就这样,沈从文写出了长篇小说《边城》《长河》。这2篇小说让沈从文一炮而红,也因此改变了他的生活。1929年,沈从文经人介绍来到了吴淞中国公学任教,在这里,他爱上了女学生张兆和。胡适的离开,让沈从文不能再留在这里执教,在离开前,沈从文不想自己的感情无疾而终,于是写了一篇6页的情书给张兆和,张兆和因为这篇情书答应了沈从文的追求。经过3年9个月这段爱情终于结束了,在1933年9月他们2个在北平中央公园宣布结婚,但是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他们2个的结合既是新的开始,又是不幸的开始。虽然他们一辈子都没有离婚,但是结婚后没多久,他们两人的矛盾就出现了。张兆和从小在富裕家庭长大,她的三观又怎么能和沈从文一样呢?即使沈从文现在是北平教授,但是骨子里他依然是凤凰城的那个穷小子。三观不合注定着这段婚姻的不幸,婚姻生活的不愉快,沈从文只能埋头苦写,以至于他一生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文革开始后,沈从文挨批斗之余还被罚去扫厕所,堂堂一个北大教授去扫厕所,如果是其他人,心里也就不服气了,但是沈从文并没有,他认为既来之则安之。于是,沈从文扫厕所扫得认认真真的,一丝不苟,连风道中的污垢也被他清理干净,他还说:“我打扫的厕所在当时是全北京最干净的。”文学创作受到批判后,他选择放弃了继续写作,开始把注意力专注于文物的研究,近40年的时间,沈从文再也没有写过文学作品。1981年,历经15年才写成的《中国古代服装研究》终于出版,这是一本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极高的书。1988年突发心脏病离世。沈从文苦追张兆和四年,最终成功地结婚了,但是为什么结婚后他们两人却一直不开心,一直到沈从文离世,张兆和帮沈从文整理遗物,才说:“原来我一直都不了解沈从文,当我想了解他时,时间却不给我机会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沈博文(沈从文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