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寿辉起义(徐寿辉现状)

1、徐寿辉现状

1363年,35岁的朱元璋冲进陈友谅后宫,立刻被陈友谅18岁的小妾达氏深深吸引!美貌的小妾含笑道:“只要你答应我的要求,我就跟你走!”没想到,达氏生下孩子后却让朱元璋后悔莫及!陈友谅自立为帝之前,只不过是徐寿辉和倪文俊手下的一个小兵,不过他为了权利,先后将两人杀害,成了最高统治者!只不过,目中无人的陈友谅根本就没有把朱元璋放在眼里,因为他认为自己兵强士壮,人马众多!对付朱元璋简直不在话下!陈友谅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率领的60万大军竟然在鄱阳湖败给了朱元璋,断送了自己的天完政权!两人前前后后打了5年!朱元璋心里能不气吗?看陈友谅被乱箭射死,他直奔陈友谅后宫!因为,他早就知道陈友谅有个倾国倾城的妃子!当然,陈友谅的儿女也都被俘虏,尤其对达氏格外开恩。我自起兵以来,未尝纳人子女,今友谅三犯我金陵,四犯我太平,我甚恨之,其妻阇氏可没入掖庭。”朱元璋亲自做了解释,并且光明正大地将她纳为自己的妃子!这位达氏有倾城的美貌,也有过人的智慧和心机,她一眼就看透了朱元璋的心思,却依然跟镇定:“跟你走可以,但是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话还没说完,沉迷美色得朱元璋便一口应承下来:“都应了你!”心想一个弱女子还能提什么条件?我要为我的丈夫守灵三年!朱元璋确实也没想到,这位18岁的女子竟然有这等心思!一言既出,不能反悔呀!一咬牙答应了她的条件!没想到,等待朱元璋的是无尽的悔意!当然,这位达氏还真的挺受朱元璋宠爱,先后生下了朱博和朱梓。忙于江山社稷,又因子女众多,本来对儿子寄予厚望的两个儿子,没有一个让他省心!朱博性情乖戾,比较残暴,总是生出事端,然而,没有特别出格的问题,朱元璋没有下狠手。倒是很喜欢比较有书生气质的朱梓,《明史》记载:梓英敏好学,善属文。尝召府中儒臣,设醴赋诗,亲品其高下,赉以金币。洪武三年,特意封朱梓为潭王,封地为湖南长沙。这样乖巧的儿子怎么不让他放心?可就是这个他眼里乖巧的儿子,差点要了朱元璋的命!因为在去封地之前,母亲达氏告诉他:“你的亲生父亲是陈友谅,被朱元璋杀掉,我也是苟且偷生到现在,你以后要为父亲报仇!”得知真相的朱梓万分震惊,到封地以后,日夜操练兵马,准备为父报仇,朱元璋怎么可能不知道,他派出了徐达的儿子去湖南长沙!朱梓做贼心虚,怀抱着幼子,在城门上将“宁见阎王,不见贼王”的铜牌扔到了城外,随后就抱着幼子和自己的妃子自焚而亡!这是其中一种说法,但是很显然,时间点上有冲突。朱元璋是1363年收的达氏,可朱梓出生在1369.年,况且朱梓上边还有一个哥哥朱博,遗腹子也不能这么出生吧。另一种说法就比较可信了,当年的“胡惟庸”案牵连甚广,稍微跟胡帷庸有关系的,都被朱元璋处理了。二十三年坐胡惟庸d,显与琥俱坐诛。梓不自安。帝遣使慰谕,且召入见。梓大惧,与妃俱焚死。无子,除其封。据这段史料记载,朱梓深知朱元璋为人,整日提心吊胆,结果,朱元璋召见朱梓时,他一害怕就在自己的封地自焚而死。并且因为没有留下后人,而被除了封王。虽然,没有明确地记载朱梓的死因,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朱元璋心里定然是充满悔恨,若不是当初跟陈友谅争那口气,若不是被达氏的美貌所吸引,也不至于心寒这两个儿子的所作所为吧!可历史哪有如果,哪有让人反悔的机会呢?

2、徐寿辉起义

从黄冈走出的天完国皇帝—徐寿辉徐寿辉(1320年-1360年),湖北罗田县人,红巾军天完政权领袖。卖布出身。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与邹普胜等在蕲春利用白莲教聚众起义,也以红巾军为号。十月,攻占蕲水与浠水,他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第二年,所部以"摧富益贫"等口号发动群众先后攻占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大片地区,众至百万。但因兵力分散,次年被元军打败,蕲水失陷,退入黄海梅山中。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部将陈友谅杀死于安徽马鞍山。后明玉珍追尊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五月,北方白莲教会的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在大别山北面发动几万黄河民工起义,直打到大别山脚下的光山县。对元朝统治早就不满的徐寿辉,见时机已到,便与麻城铁匠邹普胜、江西宜春县和尚彭莹玉等人到一起,在鄂东一带宣传"天下大乱,弥勒佛就要降生"的思想,并于同年八月,在大别山主峰所在地的多云山庄即天堂寨中发动起义,徐寿辉被拥戴为首领。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为红巾军或红军,同时他们都信奉弥勒佛,烧香集众,亦又称"香军"。徐率领的红巾军,一举攻取了罗田县城。九月,打败了元朝的威顺王宽撤不花,攻占了蕲州(今蕲春)和黄州,并在水陆要冲之地蕲水建都,国号"天完","天完"表示压倒"大元",定年号为"治平",设置统军元帅府、中书省、枢密院以及中央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等军政机构,任命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领军元帅,陈友谅为元帅簿书椽。铸有铜印,发行钱币。徐亦在蕲水县城附近的清泉师太殿上称皇帝即位。徐创建政权后,提出了"摧富益贫"的口号,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拥护,红巾军很快发展到几十万人,徐以现今黄冈市为中心根据地,派出两路大军向江西、湖南挺进。元至正十二年(1352)遣丁普朗、徐明达攻陷汉阳及兴国府(治今湖北省阳新县),邹普胜攻陷武昌,曾法兴攻陷安陆、沔阳,徐寿辉攻陷九江,欧祥陷袁州,陶九攻陷瑞州,许甲攻陷衡州,项普略攻陷饶州、徽州、信州。红巾军纪律严明,不淫不杀,每攻克一地,只把归附的人登名于户籍,余无所扰,因而深得人心,队伍迅速扩展到百万人,纵横驰骋于长江南北,控制了湖北、湖南、江南、浙江以及福建等广大地区。当时有首民谣说:"满城都是火,官府到处躲;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元至正十三年(1353),元统治者调集几省军队,对红巾军根据地进行围剿,天完政权的重要领导者人彭莹玉战死,国都蕲水县城也被攻破,"莲台省"将士四百余人壮烈牺牲。徐率领部队先后退到黄梅县挪步园一带和沔阳县的滨湖地区紧持战斗,同时对军队也进行整顿。第三年春天,红巾军大举反攻,重新压取江西、湖南,控制了四川盆地和陕西的一部分地区。并于汉阳县城重新建都,改年号为太平。随后,徐又派人到罗田故里多云山中建田元殿,筑紫云台,还在山之最高处立一"无敌碑",以夸示其功绩。元至正十四年(1354),元军慑于刘福通、张士诚等农民起义军势力壮大,抽调长江中游兵力前往镇压。天完兵势复振,于次年再次攻取湖广、江西的许多地区。元至正十六年(1356)正月,天完迁都汉阳,但徐寿辉本人受丞相倪文俊操纵,虚有帝名。次年九月,倪文俊企图杀徐寿辉降元,事败,被部下陈友谅杀死,天完实权转归陈友谅掌握。元至正十七年(1357)九月,正当红巾军迅速壮大,士气日盛的时候,徐的部将倪文俊却心怀叵测,企图暗杀徐寿辉,篡夺帝位。其阴谋败露后,自汉阳逃往黄州,被陈友谅所捕杀。陈因功升任平章政事,并吞并了倪的旧部。元至正十八年(1358)夏,陈友谅攻克龙兴(今江西南昌),徐寿辉欲迁都龙兴,陈友谅不从,遂止。次年十二月,徐寿辉从汉阳出发,仍欲迁都龙兴,至江州(今江西九江),陈友谅伏兵城外,尽杀其左右部属。 此时陈友谅已掌管着军政大权,便权欲熏心,自称汉王,设置王府官属,并暗心将徐的心腹部将逐一杀害。元至正二十年(1360),陈友谅暗置伏兵,以察言观色看作战地形为由,将徐诱骗至太平(今安徽当涂)附近的采石镇,将其杀害。陈自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年号为大义,不久亦被朱元璋击败。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图一:徐寿辉称帝像图二:重庆弹子石大佛寺五佛殿中,供奉徐寿辉(文殊)菩萨像图三:位于湖北罗田县河铺镇马驿坳村乌云寨,其墓依托于名叫乌云寨的山峰。占地面积39平方米,墓向坐北朝南。图四: 徐寿辉墓已经列入罗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徐寿辉图片

1360年5月,陈友谅与徐寿辉站在出征朱元璋的军舰上。陈友谅击了两下掌,一队士兵出现。徐寿辉:“你要杀我?”陈:“是你杀了你自己。”徐寿辉,元末红巾起义军领袖,天完政权的创建者。其时,陈友谅还是他的宰相。渔民家庭出身的陈友谅,可以称得上乱世枭雄。30岁前,他在县城政府办公室打杂,后来毅然辞职回家打鱼。父亲看不惯他没出息的样子,他自己却是心比天高。父亲让他别做白日梦,他说:“刘邦当年也不过是个小流氓,不也成了汉高祖?”属于陈友谅的机会终于来了。1351年,徐寿辉发动红巾军起义,陈友谅立马丢掉渔网,以“红巾军洪湖分部”的名义,煽动一千多个渔民随之起义。此后,他的队伍迅速壮大。其后,他凭借自己的努力,逐渐取得徐寿辉的信任,成了徐寿辉的宰相。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陈友谅凭借自己特有的渔民经历,成功打造了一支可能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海军。1360年阴历5月,陈友谅率领庞大的舰队和三十万大军直扑朱元璋老巢应天(南京)而来。仅用三天,陈友谅就攻破了固若金汤的应天城门户太平,城中将领悉数阵亡,包括朱元璋义子朱文逊。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的铁血舰队已抵达南京城西的采石江面上。即将直面朱元璋,自信满满的陈友谅开始憧憬抓住朱元璋的情景。不过,想到天完政权的领袖徐寿辉,他却开心不起来了。如果抓住了朱元璋,那么坐在椅子上接见朱元璋的就会是徐寿辉,而他自己,只能站在旁边。徐寿辉不是个坏领导,但是他是个知足常乐的人,太容易满意,而且还是个菩萨心肠,他这种人怎么应该出现在这种场合呢?他突然站了起来,让旁边的徐寿辉一惊,以为陈友谅要干什么。陈友谅却是招呼徐寿辉,要他看向窗外。江的对面一片漆黑。陈友谅指着那里告诉徐寿辉,那就是金陵,朱元璋正昼夜赶工,制作囚笼。“装我们吗?”徐寿辉傻傻的问。陈友谅放声大笑,拍拍徐寿辉肩膀:“是装他自己!”徐寿辉只好陪笑,只是笑容还没散去,陈友谅击了两下手掌,一队士兵出现了,手里还拿着绳子和开山斧。徐寿辉的笑容僵住了,虽然不敢相信,但他知道,他的末日已经来到。他盯着陈友谅,问:“你要杀我?”陈友谅却是一副无辜的表情说:“不是我杀你,是你杀了你自己。”一介武夫能说出这么有哲学的话来,的确是罕见。@写在历史边上为什么说徐寿辉是自己杀了自己呢?陈友谅说了一番特别有哲理的话。人生在世,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对于有些人来说,不恰当的位置就如毒蛇的牙齿,是不能坐的,但只要坐上去了,就必须按照那个位置的要求去做事,不然,就是死路一条。说白了就是:你徐寿辉根本就不配做这个位置。现在你坐了,却不按这个位置的要求来,这般佛系,不思进取,所以,你该死,而那个杀了你的人,正是你自己。#我要上微头条# #头条创作挑战赛#

4、徐寿辉传记

1360年,陈友谅称帝后变得目中无人,为了戏弄曾有恩与他的风水先生,竟然将杂草种在自家祖坟上,风水先生怒怼道:“给你皇帝不当,偏要落草为寇。”陈友谅,元末湖北沔阳人,祖上原本姓谢,但由于他爷爷入赘到了陈家,从此就只能改为陈姓。为了维持生计,陈友谅从小就跟着父母在河边打渔,比较能吃苦,后来读过几年书。二十来岁的时候,陈友谅一次偶遇一位风水先生,风水先生看到他爷爷墓地后,笑着对陈友谅说:“你祖父的坟地风水很好,你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原来陈友谅的祖父亡故后,请来了当时最有名望的风水先生为其看坟墓,结果风水先生说;“我从事地理风水行业几十年,走遍大江南北,早已相中罗汉晒肚风水宝地,可谓龙穴,尊祖父若能葬中此宝地,你定可平步青云,飞龙升天,救万民于水火。”陈友谅忙说:“谨记先生教诲,友谅定当为除暴安良,光复大汉,但不知先生还有何顾忌。”算命先生说:“我相中的风水龙穴葬中后,我将双目失明,下半辈子将无法谋生,不知何以栖身呢?”陈友谅当时拍着胸脯说:“只要我祖父能葬中此宝地,万一先生双目失明,我定将先生视作堂上父母侍奉。”算命先生说:“如葬中了风水龙穴,土坟堆上将不生任何杂草,否则就不是风水宝地。”一番商定后,算命先生将龙穴定位,择吉日安葬。事后先生果然双目失明了。公元1355年,陈友谅参加了农民起义,随后加入了徐寿辉的天完国。徐寿辉曾打着红巾军的旗号发动反元起义,后来徐寿辉自立帝国,任命倪文俊为大将军。当时陈友谅恰好是倪文俊的属下,倪文俊这个人贪图享乐,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当时朝廷引诱倪文俊投降,并答应给倪文俊一辈子都花不完的荣华富贵,倪文俊禁不住诱惑决定归降,还想密谋暗杀徐寿辉,后来东窗事发,倪文俊暗杀失败后逃走。公元1357年,倪文俊逃到了陈友谅的驻地希望自己曾经的属下能保护他,因为倪文俊知道陈友谅一直看不上徐寿辉。原来徐寿辉自打称帝之后,觉得自己功成名就,开始过起了安稳的日子,不再与元朝作斗争、称霸天下。同时徐寿辉总是猜忌自己的部下,害怕部下们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威胁到自己,所以陈友谅早就看不惯徐寿辉了。倪文俊笃定陈友谅想反徐寿辉的心态,才逃到陈友谅的地盘,可是倪文俊算错了,他刚到陈友谅那里,陈友谅就把他的头砍下来送给了徐寿辉。后来随着陈友谅的势力越来越大,陈友谅开始不满足于现状,动起了迁都的念头,想把都城搬到江州,江州是陈友谅的大本营,迁到江州对陈友谅方便的多。不过陈友谅毕竟不是皇帝,迁都之事必须要和皇帝商量,于是陈友谅去找徐寿辉告知自己的想法,跟徐寿辉说汉阳太靠西应该迁到江州。徐寿辉不同意无奈之下,陈友谅只好杀了徐寿辉,徐寿辉一死陈友谅马上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汉。陈友谅成为大汉国首任皇帝,登上皇位的陈友谅很是开心,于是陈友谅就起了玩心。他把双目失明的风水先生找来,想逗他一番,就笑着对风水先生说:“先生当年曾说我家祖坟是风水宝地,绝不会长任何杂草。可前日有人来报,说坟堆上长了杂草,究竟是为何呢?”风水先生一脸淡然道:“这不可能,您说笑了。”陈友谅一脸笃定道:“先生要是不信,可前去验证一番是否属实。”风水先生到了坟堆前,双目失明的他用手在坟堆前摸了摸,摸到杂草后,手上稍微一用劲,这杂草就被他给拔松动了。风水先生知道杂草是临时种下去的,当即又气又怒,可他已无回天之力,万般无奈下他对着坟堆叫骂:“本出天子,为何要当草寇。”后来陈友谅果然没有打过朱元璋,在朱元璋手中不仅丢了兵力,连性命都没保住。陈友谅的失败与他的性格有关,他从小就受到别人的歧视与嘲笑,一直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想成为大富大贵的人。这样的处境让他的性格极其极端,他迫切于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狂热于名利的追求,从来不在乎任何手段,甚至是不择手段。朱元璋虽然也是出身贫寒,但是朱元璋至少在打仗的时候还算得上是礼贤下士。参考资料:《明史》#历史开讲##分享历史五千年##把地球的故事讲给宇宙#

5、徐寿辉介绍

无人问津的皇帝墓。陈友谅背后的故事。在湖北武汉,竟有一座无人问津的皇帝墓。墓主到底是谁?这座古墓极其隐蔽,很多武汉人都不知道,墓主就是陈汉的开国皇帝陈友谅。那么墓主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您听我说完就知道了。陈友谅坐拥60万精兵,生当中遇到两位贵人倪文俊,徐寿辉徐寿辉是天王国皇帝。倪文俊是天完国丞相。1357年倪文俊徐寿辉发生内斗。倪文俊兵败后从武昌逃w,第一时间想到的落脚点,就是自己最信任的部下陈友谅,驻守了黄州。而陈友谅却对自己的这位贵人,安排了一场鸿门宴。倪文俊进城后,早已埋伏好的刀斧手一起吐出,结果了倪文俊的性命。陈友谅将倪文俊首级献与徐寿辉,徐寿辉大写。授予陈友谅为天完国宣魏史,让他接管倪文俊军队以及地盘。由此陈友谅的实力迅速壮大起来。在除掉倪文俊后,陈友谅又故技重演,再摆鸿门宴。除掉了天完国另一大势力赵普胜,1360年陈友谅的势力大的惊人,可以和朱元璋。张士成明玉贞四大势力抗衡。此时的徐寿辉,就是手无兵权之力的傀儡皇帝。陈友谅利用徐寿辉登临游玩之际,再次设伏,用一把铁锤将自己另一大贵人徐寿辉送上了西天。陈友谅正式登基称帝,国号汉年号大义。由于他多次射伏杀害,天完国将领以及天完国皇帝,最后落得个背信弃义的名声。不仅没有得到大义,反而令很多天完国旧部,转而投向了朱元璋,最终酿成了他的失败。1363年陈永亮率领着60万水军,进攻只有十万兵力的朱元璋,却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留剑而亡,一代枭雄陈友谅结束了自己的一生。陈友谅死后归葬于武昌的蛇山脚下。陈友谅次子陈理在武昌登基称帝。然而登基不到一年时间,朱元璋就率领着大军兵临城下。陈理出城受降后被朱元璋封为陈王,发配至高丽。陈友谅的墓随着时代的变迁无人守护,也渐渐荒废。1912年民国政府重新对他的墓进行整,在目前修筑了墓道和一座高大的牌坊,两侧还各建碑亭一座。解放后,武汉市人民政府又对墓园进行整修。陈友谅建立大汉尽管只有四年时间,但他靠的还是自己的勇武,投身农民起义,屡立战功,最终终止于称帝。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陈友谅都是元末农民起义,军中反对蒙汉地主阶级统治的英雄人物,在历史上起过作用,是值得来往的行人悼(diao)念的。关注我为你分享更多故事。

6、徐寿辉资料

1363年,陈友谅被朱元璋杀死,并抢走了他年仅18岁的小妾达氏,三年后达氏给朱元璋生了两个儿子。十几年后达氏却对小儿子说:“你一定要杀了朱元璋,那是你的杀“父”仇人!”陈友谅出生于渔户之家,年幼时就能够熟读经书,凭借过人的智慧后来在县里做了一名小官员。当时的元朝已将陷入一片狼藉之中,陈友谅心怀大志,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于是便加入了红巾军,在徐寿辉名下担任一员猛将。陈友谅不甘心在别人之下,他寻找机会谋杀了徐寿辉,从此自立门户,在此时能和陈友谅抵抗的就剩朱元璋了,陈友谅当时兵力发展到了百万余人。朱元璋的部队则以南京为中心,不断往外扩展,朱元璋的兵力没有陈友谅的一半兵力多。即便如此,朱元璋也丝毫不惧怕,他敢于与陈友谅较量,两个人的队伍形成了南方最大的两股势力。两个人都想立山为王,两个人便从此进行了长期的拼杀。在一次战斗中,陈友谅派出3倍于朱元璋的兵力发起进攻,想要一举歼灭朱元璋,从兵力上看,朱元璋处在下风,凶多吉少。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场战争持续了一个多月,陈友谅逃离途中不幸在本次战争中被乱箭射死,朱元璋带领的部队取得了胜利。紧接着朱元璋带领部队杀到了陈友谅的住所,陈友谅的后宫个个年轻漂亮,尤其是陈友谅的小妾达氏,不仅年轻貌美,整个人看上去特别的英姿飒爽,别有一番滋味。朱元璋一直以来是一个对美色无动于衷的人,当他看到达氏的时候,眼睛连眨也不眨的看了半天,完全被达氏的美貌所吸引。达氏知道朱元璋来的目的,没等朱元璋开口便说道:“我可以跟你走,你必须答应我的是我要为丈夫奔丧三年”。朱元璋也是一个讲义气的人,看到此女子胆识过人,又重情义,爽快答应了下来,按照约定,他三年从来都没有碰过达氏。一晃三年过去,达氏和朱元璋很快有了夫妻之实,不久给朱元璋接连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朱梓深得朱元璋的喜爱。朱梓年少时期就很聪颖,在朱元璋的带领下,越来越出色,在17岁就能够独立驻守长沙府。就在朱梓动身前往长沙府的前一天,达氏找到朱梓说道:“你一定要杀了朱元璋,他根本不是你的父亲,那是你的杀“父”仇人!”朱梓还是年轻了一些,根本没有做详细的调查,就深信了母亲的话,当他到达长沙府后,第一件事就开始着手准备为“父”报仇。殊不知这一切也早已被老谋深算的朱元璋看破了,朱元璋开始也十分的不解,为什么自己一向宠爱的小儿子,怎么会做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事情已经发展到他来不及细究的地步,只能派出强劲的兵队将朱梓的部队击败。最后朱梓和达氏在长沙府自杀。不得不说朱元璋真的是老谋深算,也不得不说朱梓实在是太年轻气盛,朱梓他在1369年出生,然而陈友谅在1363年就去世了,时间上就说不通。可惜朱梓聪明一时却糊涂一世,最终害了自己。#徐寿辉简介#

7、徐寿辉丞相

起义军将领徐寿辉:能力和背景胜过朱元璋,为啥人们却不记得他?中华上下五千年,有多少英雄豪杰名垂青史,又有多少无名英雄湮没在浩浩历史长河之中,他们同样在自己所处的时代,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古乱世出英雄,元朝末年,由于朝廷的暴政统治,激起了民众的不满,全国上下爆发了不少起义,有一个人,在当时的影响不压于后来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这个人就是徐寿辉。1、阴差阳错,一代布衣到起义军领袖的蜕变元朝末年,蕲州罗田人徐寿辉是个小布贩,靠贩卖布匹为生,要说他的起义之路,真的是非常神奇,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被推上了起义军领袖的位子。当时有一个僧人名叫彭莹玉,他精通医术,前前后后治好了很多人,被当地人民奉为神人,有不少人都追随于他,当然,彭莹玉自己本身也是个心中不安分之人。他利用百姓对他的敬仰,想组织民众起兵反元,但是彭莹玉这个人十分的精明,他知道起义之事万一失败,是要引来杀身之祸的,所以他让其大徒弟周子旺来领导起义,自己做起义军的幕后主使。之后,待风声松了一些,他又开始谋划,想让他的二徒弟邹普胜来领导起义,但是这个徒弟也是很精明的,他不想再成为第二个大师兄,于是托辞说自己恐怕难当些大任。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师徒二人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徐寿辉,当时徐寿辉正在池塘里洗澡,可能是由于光线的缘故,加上池塘中有荷花的映射,使徐寿辉的背上闪着红光。也许是巧合,可能正好从彭莹玉师徒二人的角度,正好像是其后背泛着赤光,加上徐寿辉的长相有些奇特,于是他们认为徐寿辉乃是不凡之人,强行将他推选为起义军的领袖。也许命运就是如此神奇,就这样,在彭莹玉师徒二人的忽悠下,徐寿辉稀里糊涂地当上了起义军的领袖,由此开始了他长达10年的起义之程。2、起兵不易,从小股力量到最强势力的成长当时,徐寿辉领导的起义军也是头裹红巾,被人们称与红巾军,也韩山童所领导的北京起义军同为红巾军,但是两股力量完全不同,其各自有自己的领导。一个在北,主要活动在北方黄河流域,一个在南,主要活动于南方的长江流域。当时韩山童一部北方红巾军受到了元朝的重点打击,韩山童也不幸牺牲。他死后,子承父钵,韩林儿接替父亲,成为了北方红巾的领袖,也正是后来朱元璋的名义主子。而借着这个机会,南方红巾军得以发展壮大,势力范围很快扩展到了其他省份,鼎盛时期拥有百万雄师。公元一三五一年,徐寿辉带领南方红巾军在黄州称帝,改国号为“天完”,其实是元朝的国号“大元”的基础上设计而来的。这个国号可以说是相当霸气了。因为徐寿辉是劳苦大众出身,所以他十分了解民间疾苦,他带领的部队与老百姓的关系也非常好,每攻下一座城池,他们都会把掠来的官粮分给老百姓,所以他的队伍深受百姓的欢迎。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才俊之士都一投奔徐寿辉,不少老百姓也都加入了他的队伍,人数高达百万,一时间,南方红巾军的营中能人贤士汇聚一堂,这些人中,就有陈友谅和明玉珍。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起义这方面,徐寿辉还是朱元璋的前辈,在徐寿辉带领将士与元朝拼死抗争的时候,朱元璋还是一个僧人,没有加入起义大军的队伍呢。后来朱元璋投奔了北方红巾军郭子兴,郭子兴的部队隶属于韩林儿一支,后来郭子兴见朱元璋气宇不凡,认为他日后是能成大事者,于是将自己的义女许配给了朱元璋。3、人心险恶,从一代领袖到被囚惨死的结局明玉珍先于陈友谅追随于徐寿辉,并很快成为了徐寿辉的左膀右臂。两年后,徐寿辉遇到了另一位枭雄陈友谅,徐寿辉万万没有想到,这两个同是苦出身的部下,日后不久都建立了各自的王朝。徐寿辉这个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很容易相信他人,倪文俊是徐寿辉的军师,随着权力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逐渐膨胀,想将徐寿辉取而代之,发动兵变。但是没曾想到,这个消息不小心走漏了,徐寿辉知道之后,还没等倪文俊出动,就将他进行了逮捕,他见事情败露,于是立即逃跑,于投奔陈友谅,这是他的老部下了。陈友谅其实也是有真本事的,他有勇有谋,曾攻克军事重地安庆,并迅速崛起,此时在军中,徐寿辉的地位已经远不及陈友谅。此时的陈友谅野心越来越大,也对徐寿辉动了取而代之的歹意。他用计将徐寿辉的亲信全部杀掉,将其囚禁,徐寿辉成为了陈友谅的一个傀儡。后来攻占了太平之后,陈友谅再也按捺不住了,将徐寿辉用大锤抡死,一击毙命,相当惨烈。徐寿辉死后,明玉珍不服陈友谅的统治,于是在巴蜀称帝,建立明夏,与陈友谅不同的是,明玉珍称帝后依然会祭拜徐寿辉。后来陈友谅出师不利,大败朱元璋的部队。4、结语或许由于各种原因,徐寿辉的事迹在我国历史上没有留下太多的记载,人们只记得与他同一时代的朱元璋,却忘了徐寿辉的伟大。从他的身上我们学到了他的优良品质,但是也同样警醒我们,不要对任何人都无条件信任,人心隔肚皮,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8、徐寿辉明朝

元朝末年,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率军攻占太平(今安徽当涂),夺取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并于当月杀害农民军领袖、自己的老上司徐寿辉,在采石五通庙仓促登基称帝,立国号汉,并派遣使者约张士诚一同夹击朱元璋……陈友谅率大军逼近应天(今江苏南京),朱元璋闻报,急忙召集文臣武将商议对策。此时大殿之上气氛异常的诡异,诸将皆知陈友谅兵多将广,又善水战,紧张的气氛环绕在大殿之上。会议中,有人提议立即出兵应战;有人主张弃城守钟山(今南京紫金山);也有人提议投降……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朱元璋坐于上首,安静的听着,时而皱眉,时而舒展,不断的观察着部下们的神色。就在这时,朱元璋发现刘基始终在那里低头不语,于是便问道:“伯温可有何高见?”此话一出,大殿之上一阵安静,众人纷纷看向刘基。刘基抬头环顾四周后看向朱元璋,只见朱元璋满怀信任的目光看着自己,不禁开口道:“主公,基以为主张投降和弃城的那些人可以斩首了,这一战我们未必没有胜利的机会。”朱元璋大喜:“哦,不知伯温有何见解?”刘基拱手作揖:“基以为,先开仓倾库以安军心士气,这是其一;陈贼骄纵蛮横,又是轻敌冒进,不得人心,此为其二;我等当可诱敌深入,以逸待劳,取伏兵包而歼之,胜算还是很大的。所以那些投降、逃跑的建议都是懦夫的想法。”朱元璋听完哈哈大笑:“伯温所言句句说到我的心里去了,就这么办,我视陈贼之兵皆为土瓦耳!”大殿上那些投降、逃跑提议的人纷纷羞愧的低下了头。事实证明刘基的提议很正确,朱元璋的眼光也是很独到,此战陈友谅号称的百万大军被打的丢盔弃甲,百艘巨舰沦为朱元璋的战利品,陈友谅仅以一小船逃回自己的地盘。至此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实力相互掉了个个,为朱元璋以后消灭陈友谅奠定了基础。#头条创作挑战赛# #历史开讲#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徐寿辉起义(徐寿辉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