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游击队电影片段(抗日电影铁道游击队)

1、抗日电影铁道游击队

《铁道游击队》中的民族大义毫无疑问,中国人最熟悉的和铁路有关的作品就是《铁道游击队》,电影从张又侠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后来又拍了电视剧版本。张又侠写《铁道游击队》是有现实基础的,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枣庄一带的一支抗日武装,该游击队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受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成立时称“鲁南军区铁道大队”。人员最多时达300余人。游击队斗争的主战场就是铁道,核心情节是:八路军缺乏各种物资,而日军又通过铁路大量运输,于是,游击队就想办法登上火车,夺取这些物资。比如,“飞车夺药”:鲁南军区主力由于长期作战,药品匮乏。10月的一天,临城车站的内线搞到了一个重要情报:有一列装载药品的货车将由青岛开到临城,然后向南行驶。铁道大队立即行动,做好了夺药品的准备。当晚10时,列车从临城站开出,游击队员飞身上车,找到装载药品的车箱,列车行驶到沙沟与塘湖站之间,战士们迅速将药品掀下,由埋伏的队员运走。除了药物,游击队从火车上抢夺的物品还包括棉布、军装、被子、显微镜等等,正所谓“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除了抢夺列车上的物品,游击队还经常对铁路进行破坏,“今天扒铁道,鬼子的火车出了轨。明天晚上,沙沟附近的电线杆被破了一里多路长。后天更大的事件发生了。沙沟站的两个鬼子特务,突然被打死,尸首丢在乡公所不远的地方”。游击队战无不胜,最大的原因是情报可靠,他们在车站安插眼线,以便得到第一手的消息,车站副站长张兰和工人林忠就是其中的两位。林忠和张兰自小就认识,因为他俩的父亲都是铁路工人,曾经有几年在一起作工,所以两家的孩子常在一起。以后分开了,林忠就在铁路上干活。张兰因为上了几年学,托人介绍到车站给站长当学徒;一边学习站上的事务,一边给站长作助手帮忙。由于业务熟悉,由司事慢慢熬到副站长,而林忠却当了工人。虽然职员和工人之间界线很悬殊,可是由于自小在一起,所以两人见面,还像一般的朋友一样,兄弟相称。张兰的妻子被鬼子欺侮,但是他不敢打鬼子,还偷偷打自己的妻子,这种侮辱不但让他彻底“病倒”,甚至让他变得“不像个人”。当林忠鼓励他有所作为的时候,他说:“你看我这个病样子!”而林忠则非常自信地要带他去看医生,治好他的病,他们要去找的“医生”不是中医也不是西医,而是“飞虎队”——铁道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由小说改为电影,情节更紧凑,保留更多的是“动作戏”,但是一些内心戏却更耐人寻味。张兰在铁路上上班,被看做是为日本人做事,直到他为抗日服务,才算走上正道。《铁道游击队》的经典,就在于它把精彩的火车戏与民族大义结合起来,既让人看得过瘾,又能得到教育。游击队驰骋的铁路线,连接的是胶济铁路(从青岛到济南),最早是德国人修建,理所当然地被视作帝国主义侵略的象征。事实上,一直到抗战,尽管中国已经有了几条铁路,但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农民而言,铁路仍然不是交通工具,而是一种对家乡和田园的入侵。《铁道游击队》中的民族意识,和当时铁路的现状是分不开的。

2、铁道游击队电影片段

二战经典影片第1130部《铁道游击队》,彩色高清修复版,重温红色经典,凝聚奋进力量。。。。。。。。。。。。。。。。白鹤林老电影的视频

3、铁道游击队电影概述

铁道军为中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何中央军委却要坚决裁掉它?这么多退役军人如何安置,邓公的一句话为他们指明了方向。电影《铁道游击队》家喻户晓,人人喜爱,影响了中国几代人。这部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鲁南地区的一支铁道游击队,他们破坏日寇的铁路运输线,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的故事。这支游击队是我d领导下的铁道军辖下的一支小分队。实际上,在中国革命时期,这样的小分队,这样的英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铁道军是战场上护卫者,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抗美援朝期间,这支军队的表现尤其耀眼。这里给大家分享一组数据。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朝鲜北部的铁路里程仅有107多公里,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在中国军队帮助下,朝鲜的铁路已经达到了1382公里,足足翻了13倍。还有,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铁道军共抢修、抢建及修复桥梁2294座,抢修铁路14691处次,抢修隧道122座次,抢修车站3348处次,抢修通信线路20994公里。运输是战争的血液,保障物资运输与前线作战同等重要。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主要从事列车运输、线路修复、车站调度的任务,他们发扬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精神,在朝鲜战场上创建了一支“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保证前线作战部队的物资供应。美军将领范弗里曾经发出感慨:“没有铁道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不可能胜利,中国的铁道兵部队是世界上最顽强的铁路修筑者。”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骁勇善战、劳苦功高的军队,却在1982年被军委无情地裁撤了,这是为什么呢?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了裁军计划,截止1980年,我国每年军费支出仍占全国财政的1/6,若一直这样下去,必将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1981年,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表示:“精简部队要用当年搞革命的办法,争取一次性搞好。”于是,裁撤铁道部队正式提上议程。此消息一出, 遭到一些共和国将帅的反对,铁道兵司令陈再道、中将吕正操,旷伏兆等人,他们为了说服中央,联名给中央军委和邓小平同志打报告。陈司令还提出:“铁道军可以自负盈亏,不吃军费,我们自主解决国家的后顾之忧,希望能够保留铁道兵。”但是邓小平的立场非常坚决,他表示铁道军必须裁撤,没有商量的余地。听说要裁掉铁道军,一些将士感到迷茫,不知所措,还是邓小平一句话为他们指明了方向,他说:“打起仗来,铁道部都是铁道兵”。今天,许多铁道兵老战士仍然感叹:“当年裁掉铁道军的决定真是明智之举,邓公高瞻远瞩,令人佩服啊!”#历史冷知识# #2022头条生机大会##铁道游击队电影简介#

4、铁道游击队电视剧详细简介

金飞微影评电影名:《铁道游击队》导演:赵明主演:曹会渠,秦怡,冯喆,冯奇,冯笑,邓楠剧情:《铁道游击队》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摄制,由赵明执导,曹会渠、秦怡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在鲁南铁路沿线有一支铁道游击队,他们破坏日军铁路运输,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影片描绘了抗战期间一支活跃在铁路线上的游记队员的传奇经历,情节曲折、险象环生,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同时,影片也注意突出主旋律,充分展现了游击队员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影片渲染紧张气氛的同时,还注意穿插了抒情的环节,反映了战士们朴素美好的内心世界。影片插曲旋律优美,朴素真切,自问世后被广为传唱。“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还记得这首朗朗上口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吗?就是出自这部电影,在电影里日本侵略军为了消灭心腹之患的铁道游击队,在铁道线附近采取了残酷的扫酷的扫荡和绞杀,使用了种种阴谋,组织了专门对付铁道游击队的特务组织,使铁道游击队面临一次又一次的险境。铁道游击队在人民的支持下,周旋于铁道和微山湖之间,经受了残酷的考验,发展壮大起来,最终取得了胜利。微评:由于本剧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其中的主要英雄人物,几乎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原型, 再现了由鲁南煤矿和铁路工人秘密组成的一支武装力量,在铁路沿线灵活、机智地抗击日寇的英雄事迹,至今热度不减, 极大地提升了全国上下的爱国主义热情, 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首浪漫的影片主题歌,则传唱至今,历久不衰 !#今日头条#

5、电影铁道游击队插曲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洪湖赤卫队》《红色娘子军》《回民之队》《铁道游击队》《地道战》 《天仙配》《黑猫警长》……都是我们这代人看过的电影,猜猜我是哪个年代出生的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铁道游击队电影片段(抗日电影铁道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