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中石是哪里的人(欧阳中石书法家)

1、欧阳中石书法家

书法名家单广成书法欣赏1945年生,河南扶沟县人。原江河机厂退休干部,中国硬笔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1985年——1987年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毕业,师从欧阳中石先生。多次参加国内外书展,并获“华夏杯”、“案杯”一等奖、现代化艺术创作金奖、“剑杯”、“淮河杯”金奖。“九成宫杯“、”五台山杯”等优秀奖。多幅作品入编世界名人大辞典国际书画名家精品集河南书法集、亚运会品集、现代书法作品等。从事书法教育多年,数名学生考上书法研究生。其中,王璐明考取中央财政大学艺术系,书法研究生专业。温翔然考取中国人民大学艺术系书法绘画研究生。

2、书法家中石是哪里的人

冯建勇,字永乐,号春秋堂主。生于造字圣人仓颉故里河南。2009年于北师大书法研究生毕业。师出欧阳中石,古石,任京宝先生。现任北京职业书法家。https://www.jyzzh.com/brand-20.html@集雅斋冯建勇自幼酷爱书法绘画艺术,博览兰亭序,圣教序,千字文,胆巴碑帖等大量作品,取之其精华,尤其对赵孟頫的作品特别喜爱,发自天性对书法的灵性,长时熏修,终得造诣的快速提升,日勤妙取,硕果丰润,多次参加国内书法大赛,同时也被河南电视台,大河报等相继报道。作品先后四十多次参加全国省级市书法大赛,三十多次获优秀奖,十多次获二、三等奖,并分别获金、银、铜奖各一项。荣获2002年入编几年王铎逝世350周年证书大赛作品集,书法作品和个人传略先后被编入《新世纪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宝典》,《中国当代美术书法家》,《功在千秋扶贫书画集》,《慈善书画全集》,《世界华人艺术》等。还多次赴深圳、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并被国际友人收藏。作品多次在专业报刊杂志发表,成就显辉煌,是当代最具实力派书画艺术家。

3、书法家中石是谁

河南出土一件楷书墓志,欧阳中石专门为它写临摹要点,力压一众唐楷,练好了能进国展!2017年,《书法报》刊登了一件书法海选获奖作品,中书协会员高有耕先生对这件作品的评价是:“这件作品主要以《元倪墓志》的笔法、结体进行创作,能准确把握《元倪墓志》的用笔、结体特点。用笔干净爽快,结字重心平稳。”(见图1)这件获奖作品的出现,展现了书坛新的主流审美导向。大家临习楷书,一般都是从唐楷入手,比如欧阳询、颜真卿等人的字帖,这些都属于帖学一脉。经过了长期的普及,许多人的书法出现了缺乏个性,板滞等弊病。要真正地丰富自己的风格、开拓自己的书法眼界,就需要在别的朝代中去寻求营养,于是一众书法家就将目光转向了魏碑。魏碑是北魏时期书法碑刻的泛指。这个时期是楷书脱去隶书笔意,最终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魏碑的许多作品都呈现出了一种非隶非楷,古雅且精细的体制。这件《元倪墓志》就是魏碑楷书中的一座丰碑。《元倪墓志》全名为《魏故宁远将军敦煌镇将元君墓志铭》,出土于河南洛阳,现藏于上海市博物馆。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甚至曾经专门为它写过一篇文章《浅谈魏碑的临习》,对临习《元倪墓志》作出了专业化的指导。这件楷书碑刻在魏碑中的地位可以想见,大有力压唐楷的势头,将这件楷书临摹好了,是真的可以进国展。《元倪墓志》的总体风格偏于秀逸潇洒,圆润典雅。我们可以对其中的一些笔画进行具体的分析,来理解这一件作品。比如其中许多字的笔画,尤其是一个字的主笔,会被刻意拉长,这一点与其他魏碑不同,也是这件楷书潇洒秀逸之气的主要呈现方式。在临摹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主笔,以及其他笔画对拉长笔画的配合,注意它们最后是如何在结体上达成整体和谐的。同时其中点画的变化也比较丰富。比如其中的长横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平横、左尖右上凸横、左重右上横、中段轻右上凸横和曲波横。前两种是露锋轻入笔,后三种需要快速入笔,稍向下沉,变侧锋为中锋。不同的横有不同的行笔方式,临摹的作品最终能不能展现出与原作一样的潇洒典雅的风神,揣摩这些笔画起笔收笔的方式,是否藏锋露锋尤为重要。我们将这帖《元倪墓志》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与原作别无二致,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进行购买。#书法家中石简介#

4、书法家中石作品价格

他是当代“书圣”,水平在王羲之、颜真卿之间,培养出众多弟子,启功:300年来无此大手笔!这几年的书坛,威望最高的当属欧阳中石先生了,他在首师大任教这些年,可谓“桃李满天下”。而他能有现在的成就,自然也离不开名师指点,他的老师就是有当代“书圣”之称的吴玉如,曾任中书协理事。吴玉如,字家琭,号茂林居士、迂叟,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生于南京。身处晚清,他的身上既有中国传统文人的书卷气,又积极接受新思想,他曾先后在南开中学、北京大学等处就读,对古文、诗画、书法皆非常擅长。吴玉如自述5岁时就开始学写字了,10岁以后小楷、行书已颇具面貌。他吸收诸家风格,遍临魏晋以来历代名帖,尤以“二王”为多。当代书法家,吴玉如、沈尹默、白蕉三人被公认为学“二王”的精髓者,吴玉如的字以端丽秀劲、遒健飘逸著称。张伯驹、赵朴初、启功等人对他赞不绝口,启功说他“三百年来无此大手笔”,把他与董其昌相提并论;而书法家王遐举的评价更高,认为他“品在王内史、颜真卿之间”,言外之意是吴玉如的水平在颜真卿之上、王羲之之下。吴玉如众体皆能,小楷写得极好,《临乐毅论》是他的代表作。吴玉如从颜真卿、李邕、“初唐四家”入手,进而临习王羲之小楷。《临乐毅论》写于1931年,全卷61行、668个字,单字大小约2.5厘米,精秀雅致,放大来看更佳。吴玉如此帖吸收褚遂良、王羲之笔意,尖锋入纸,侧锋行笔,笔圆体润,撇捺舒展,楷中带行,颇有《兰亭序》之韵;结字珠圆玉润、舒展自然,以圆笔为主,又避免出现“状如算子”的情况,卷中的“之”“所”等字字字不同,尽出“兰亭之法”。《临乐毅论》全卷中和整肃、妍美无比,观之赏心悦目,尽显“晋唐之风”。对笔法的精熟,再加上文化涵养的“字外功”,吴玉如的小楷书与古人相比不遑多让,欧阳中石也未能超越其师。吴玉如的一生在教书育人、作诗书法中度过,像极了文人君子。现在,我们将这帖小楷《临乐毅论》进行了超高清复制,笔画自然灵动、纤毫毕现,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5、书法家中石的作品

河南洛阳出土一墓志,竟被大师欧阳中石一生推崇,这字比唐楷还精妙!欧阳中石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当代书法家,全国各地都有他的题字,据他自述,其个人书法风格的形成离不开一人和一碑,“一人”指的是书法大师吴玉如,而“一碑”,指的是一件北朝碑刻,它就是出土于河南洛阳的《元倪墓志》。河南洛阳作为北魏的都城,出土了数不清的墓志碑刻,鼎鼎大名的“元氏墓志”,多半是在此地“现身”的,唯独这件《元倪墓志》成了欧阳中石的“一生所爱”,被他大力推崇,还写了研究它的文章、出了临摹它的教程,甚至直言“学魏碑,这一件就够了”。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指出:“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持,顾形刻板。”在他看来,北碑楷书是要胜过唐楷的,而若要论秀逸典雅、自然灵动,《元倪墓志》是“元氏墓志”中的佼佼者。《元倪墓志》全称为《魏故宁远将军敦煌镇将元君墓志铭》,立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墓志高72.5厘米,宽62.5厘米,民国初年从洛阳姚凹村出土时,保存较为完好,字迹清晰可辨,上有文字共19行、400余字,单字大小约5厘米。墓主人元倪是道武帝拓跋珪玄孙,去世时年仅34岁。欧阳中石曾说,1975年是自己书法发生较大转变的一年,这一年他开始走向“碑帖合一”,之所以发生这一切,就是因为他开始临摹《元倪墓志》了。在他的文章《浅谈魏碑的临习》中,对此碑的特点进行了较为精到的分析。《元倪墓志》以露锋起笔,转折圆润而略带夸张,即“弯柔折大”,笔画清新隽永,不刻意追求厚重浑朴,收笔处自然拢毫,提按较为和缓,横画由左上向右下聚力,顺入顺出,流畅自然。每一个笔画都严谨认真,几乎无任何败笔。有专家认为,《元倪墓志》是魏碑由雄强向流美转变的典型,其结字、笔画似受到王羲之影响。《元倪墓志》结字宽绰舒展,波磔的左右开张正是为了营造此势。此碑点画的映带、揖让,洗去了雕刻易带来的刻板夸张,同时也削弱了过去魏碑鲜明的隶意,这些都说明《元倪墓志》已经可以代表较为成熟的魏碑体楷书了。作为唐楷的“先声”,了解魏碑体的笔法、结字风格,对于领悟唐楷笔法的形成大有裨益,《元倪墓志》是不二之选。现在,我们将这件藏于上海市博物馆的《元倪墓志》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点画清晰自然、装帧精美。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6、书法家中石书法视频

河南洛阳出土一件墓志,字迹精妙绝伦,有王羲之书风,欧阳中石极为推崇!要写好楷书,不妨先学一学它!楷书作为中国书法最常用和最实用的一种字体,拥有广泛的民众基础。楷体成熟于唐代,并诞生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一代名家,唐楷的成就是建立在对前代的继承与创新上,北碑、隋碑对它的影响最大,我们从极为知名的《九成宫醴泉铭》《多宝塔碑》中还能看出几分魏碑风格。北朝碑刻多出土于陕西和河南两省,尤其是西安与洛阳二地,这是因为不少政权都定都于此。相较于西安,洛阳出土的精品碑刻更多,“若论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一座座深埋地下的皇族陵寝也在证明此言不虚。民国初年,河南洛阳一农民耕耘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座北魏大墓,专家经过现场发掘,出土了不少文物,其中有一个墓志铭保存完好,碑上的字精美绝伦,它便是《元倪墓志》。此碑受到书法家欧阳中石的极力推崇,他曾数次临摹。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认为:“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持,顾形刻板。”在他看来魏碑楷书气韵胜过唐楷。如果我们想学习楷书,尤其是唐楷,不妨先以此帖入手,了解唐人楷书法度的渊源,这样理解起来唐楷会更加容易和透彻。以《元倪墓志》为代表的整个元氏墓志几乎都对王羲之书风有所继承。《元倪墓志》即《魏故宁远将军敦煌镇将元君墓志铭》,镌刻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二月,共19行,400余字。我们以具体笔画为例,将《元倪墓志》与王羲之《圣教序》对比,“宗”“照”“靈”为例,露锋起笔,向下收笔干脆,撇点侧锋而有弧度,收笔笔势呼应下一笔。在结字方面,《元倪墓志》方正,长横向右上倾行笔,回笔露锋,竖画以逆入将笔锋带出,颇得右军《黄庭经》精髓。此外,《元倪墓志》的清劲峻峭、硬挺刚强,也与“二王”的楷书有同工之妙。《元倪墓志》被称赞笔触“纯净娟秀”,刻工在雕琢时一定经过了深思熟虑,横、撇、捺、走之旁末笔都进行了适度拉长,这是为了求字势的舒展飘逸。可以说这一代表了北魏楷书的最高水平了。魏碑楷体上接晋楷余韵,下启唐楷辉煌。当代书法家吴玉如曾通过元氏墓志学“二王”笔法,他说“用笔与‘二王’息息相通,结构似不同,实则由质而妍,亦有自然趋势。”《元倪墓志》出土以来,曾先后被曾炳章、蒋榖孙、陈渔春等人收藏,如今存于上海市博物馆。现在,我们将《元倪墓志》进行了超高清1:1拓印,点画清晰自然、装帧精美。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书法家中石是哪里的人(欧阳中石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