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简介我自横刀向天笑(谭嗣同简介读音)

1、谭嗣同简介读音

把新疆卖给沙俄,把西藏卖给英国,满洲蒙古等边疆地区也可以卖给他国,提出这种卖国主张的人就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他是脑子进水了吗?就像俗话所说那般,我们看待历史,不能只从一个片面去看待问题,而是要站在当时的角度,全方面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再去评价一件事情。谭嗣同之所以说出那句话,是由于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许诺向日本赔付20000万两白银,但北洋水师的军费与慈禧的60大寿早就耗光国库,清政府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银两。谭嗣同恼怒之下,才说出他的解决方法:把清朝廷的附庸品,根本无暇管理的边疆地区,譬如新疆和西藏等地卖给列强,换取银钱偿还债款。不久,康有为等人联合光绪帝开展维新变法,同样面临缺钱的困境。只有20余岁,尚且年轻,没有太成熟思想和丰富阅历的谭嗣同凭着一腔热血,旧话重提,又和光绪帝说起自己想出的“筹钱办法”。不过,光绪帝并未同意,此事遂就此作罢。话再回到最初,说出这种解决方法的谭嗣同当真脑子进水,是个卖国贼吗?其实只是他的思想过于狭隘,充满一时意气罢了。他不是国家的决策者,也并非影响时局的封疆大吏,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心怀报国热血的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发表自己的建议,完全影响不了整个中国。因而,无论吐槽谭嗣同“脑子进水”,还是批评他“思想过于”狭隘,都可以,唯独斥责谭嗣同乃“卖国贼”稍显过分些许,毕竟,对比他为国慷慨就义的壮举,那几句不得体的话明显微不足道。生于1865年的谭嗣同有一个平凡家庭。10岁那年,学习刻苦的他有幸拜在著名学者欧阳中鹄门下,接触到爱国思想,为日后种种埋下伏笔。谭嗣同的学问很好,文章写得出色,却十分反感朝廷推崇的八股文,在课本上写下“岂有此理”4个字。1877年,12岁的谭嗣同得了一场重病,昏厥3日,奇迹般复活,获得“复生”别名。在那时谭嗣同的心中,仗剑走天涯、锄强扶弱的草莽英雄是他最佩服的人,同年,他和北京某个“义侠”结为至交,学剑习武,建立终生友谊。许多年后,谭嗣同故居邻居,某位孙姓老先生向他人介绍,说:“起初谭家院子没有堆放杂物,空间特别宽敞,谭先生常在那里练剑。他北上就任,身上带了一柄剑,叫‘凤矩剑’,相传是文天祥的遗物,被谭先生偶然得到,非常喜爱。”1895年,年过而立的谭嗣同在故土提倡新学,呼吁变法,并组织学社,召集同志钻研救国之法;同年,康有为等千名举人上书请求迁都、变法,引发谭嗣同的强烈共鸣。次年,谭嗣同孤身入京,同梁启超等人相识。重回湖南后,谭嗣同继续致力于宣扬新学,他不仅给学生发放讲述民族意识的书籍,而且向他们灌输革命思想,促使湖南出现大批拥护变法,推崇新政的学子,成为华夏最具朝气的一个省份。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决心开启变法。谭嗣同在徐致靖的推荐下,受诏来到京城。面见光绪帝当天,一心追求改变的光绪帝对谭嗣同说出真心话:“你们这些参与变法、有心变法的人,都可以依照你们的思想上奏建议我,我肯定采纳你们的意见;如果我犯错,你们可以当场责骂我,我一定迅速改正。”他的态度和信赖令谭嗣同无比感动,认为施展自身抱负的机会已然到来。然而,变法的结局,众所周知。同年9月,慈禧等人借光绪帝到天津阅兵的机会,发动兵变,意图罢黜光绪帝,废掉所有新政。谭嗣同悄悄找到袁世凯,恳请袁世凯出兵解救光绪帝。可袁世凯背弃对谭嗣同的承诺,暗中投靠慈禧,让光绪帝等人的谋划彻底破灭。在慈禧肆意抓捕维新派的时候,谭嗣同仍不肯放弃心中梦想,抛弃自身安危,继续四处活动,筹谋营救光绪帝的事宜。当年9月23日晚上,自知命难长久的谭嗣同偷偷潜回家中,仿照父亲的纸笔,写下一封父亲和他的决裂信,以父亲口吻斥责自己:“大逆不道,屡次违逆父亲教诲,口出狂言,妄想变法,有悖国家法规,故特意写下此信,断绝父子情缘,且以此信为证,日后逆子伏法量刑,皆与谭家无关。”他把信件放在家中极其显眼的地方,以此让父母亲属逃过牵连。9月24日,正在浏阳会馆的谭嗣同被捕。4天后,年仅33岁的他于北京菜市口从容就义,留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言壮语。#历史开讲#参考资料:《谭嗣同传》

2、谭嗣同简介我自横刀向天笑

1898年,谭嗣同被杀前一晚,大刀王五买通看守,前来营救谭嗣同。然而,谭嗣同却拒绝说:“我绝对不走,我已决心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国人的觉醒!”大刀王五听后,当场落泪,并说:“好,那我明天替你送行!”大刀王五,原名叫王正谊,出生于中国武术之乡河北沧州,自幼就开始学习武术,又因为为人行侠仗义,所以大家都尊称他为“大刀王五”。后来的王五来到了北京,并凭借多年江湖经验,在北京开办了自己镖局。王五为人诚恳,做事有诚信,又因为自己会武术功底所以他很快就在圈内外有了声望。不过,王五虽然不是读书人,但是他也关注国家大事,对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深恶痛绝,尤其是看到洋人横行霸道,更是气愤至极。虽然他不懂的什么变法,但是他知道国家只有强大了,才不会被人欺负。后来的王五对维新派很支持,他觉得这些人可以改变国家现状,更加佩服谭嗣同这样的读书又有骨气的人。当年,谭嗣同来到北京后,所有的安保工作都由王五负责。二人一文一武,经常谈论天下大势,慢慢地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到处逐步维新派人士,谭嗣同却拒绝逃跑,最终被捕入狱。王五知道后,利用自己的人脉个财力买通狱史,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和其他五人被刽子手残忍杀害,因为当时用的“大将军”没有开刃,刀口非常迟钝,所以谭嗣同死的非常痛苦。人群中的王五泪如雨下,对朝廷更是恨之入骨。谭嗣同死后,为了给他报仇,王五曾多次阻止暗杀清朝官员,可是都没有成功。后来,为了继承谭嗣同的遗志,王五参加了义和团,与义和团并肩作战,到处抓捕洋人,并烧毁洋人的教堂、住宅……然而,当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清政府却将将义和团抛弃后。1900年,王五被清廷逮捕,并送给了八国联军。几日后,行侠仗义的王五被八国联军枪杀于北京前门,时年56岁。残忍的是,八国联军竟然将王五挂在城门上示众,家人不得安葬,只能在也要祭拜一下。这一年,距离他的好兄弟谭嗣同就义,仅仅两年的时间。无论是谭嗣同,还是王五,他们都是有骨气的中国人,只可惜:生不逢时啊!#人物##历史##谭嗣同简介简短#

3、谭嗣同简介和谭延闿什么关系

慈禧杀谭嗣同这件事,让清朝提早灭亡了十年。大家可能都知道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首,戊戌变法之后,被慈禧在北京菜市口砍头。但是当时得意洋洋的慈禧,并没有去打听谭嗣同的背景,这才让大清彻彻底底的亡了。谭嗣同是北京人,官二代出身,这个身份,看起来非常平凡,毕竟从明清两代到今天,随便在北京砸一块砖,就能砸到几个官二代富二代。不平凡的,是他年少时游学的经历,他的人脉,就是在这个时候结交下来的。谭嗣同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时,看到清政府腐朽不堪,就想着推翻清政府,于是他成年后,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和南学会等多个秘密组织,还主办了《湘报》。很快,谭嗣同就成了两湖革命d的总盟主,串联大江南北的会d、清军、士绅,门生故旧,遍布两湖,就连同期的孙中山和兴中会,跟他一比,就像在过家家。就连远在北京深宫的光绪帝,都听说过谭嗣同的名声,屡次下诏写信,想要见他。谭嗣同本来是一向反对帝制和满清异族统治的,但光绪帝情真意切地给他写信,谭嗣同心中有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义气冲动,毅然进京,同光绪一见如故。光绪也十分看重他,授予四品军机处章京的高官,眼看着谭嗣同这位天字第一号大反贼就要成功了,慈禧发动了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杀害谭嗣同。这下子算是捅了马蜂窝了,慈禧老佛爷,您杀人之前就不打听打听这个人是谁么?谭嗣同被杀掉之后,他的门生故旧终于认清了清政府的卑鄙无耻,于是一拥而上,补上了最后一脚,把清朝这栋摇摇欲坠的破房子踹塌了。让我们历数谭嗣同的好友和徒弟。第一个是唐才常,他是谭嗣同的好友,谭死后,他接管两湖,把洋务派、清流、革命派、维新派等各路人马,整合了一下,组建“中国国会”,发动自立军起义。第二个是吴禄贞,他是谭嗣同的徒弟,这位辛亥革命时策动北方大起义,保住了山西起义成功,策划滦州起义,还夺走了石家庄方面送往武昌清军的物资。第三个是毕永年,他是谭嗣同的好友,谭死后,他率领一帮哥老会骨干,加入了兴中会,拥立孙中山当兴中会和洪门的总会长,逼迫原兴中会会长杨衢云下台,扶持孙中山上位。第四个是谭嗣同的徒弟黄兴,他先是组建华兴会,后来与孙中山兴中会合作,组成同盟会,拥戴孙中山当会长,自己则始终为中国革命阵营的二把手,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第五个是刘静庵,同样是谭嗣同的徒弟,他创立日知会,连后来的宋教仁都要跟在他屁股后面,日知会后来演变为策动武昌起义的文学社。第六个是焦舜卿,谭死后,他愤懑不已,鼓动儿子从事革命事业。他儿子名为焦达峰,创立了策动武昌起义的共进会,并且光复了辛亥革命第二个独立省份湖南,保住了独立的湖北的大后方,进而刺激了其他省份闻风而动、清廷土崩瓦解。谭嗣同其他的朋友和徒弟,更有蔡锷、张难先、杨昌济等人。如果谭嗣同不死,这些革命者和革命组织可能压根不会存在,而他们不存在,那么中国革命阵营至少损失三分之二的力量。谭嗣同是何等池中神龙,康有为明白,梁启超明白,光绪帝也明白,然而慈禧并不明白。慈禧杀了谭嗣同,她倒是痛快了,却让整个清朝跟她陪葬。作者:明珑编辑:剩草#文化#

4、谭嗣同简介诗词

1898年,谭嗣同被捕。慈禧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得意大笑,她早就恨极了谭嗣同等人,以至于杀他犹不解恨,还命令刽子手拿钝刀行刑,心肠十分歹毒。因此,谭嗣同在刑场上硬是挨了30多刀,被残忍折磨致死。谭嗣同在死前曾经仰天叹息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透露出满腔的无奈。其实从谭嗣同被抓捕那一刻开始,他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难有生机。最后那30多刀不仅是落在了他一人身上,还落在了大清朝的身上。清朝曾经也有十分辉煌的时代,康熙年间,到处都是繁荣景象,江山安宁,百姓们都安居乐业。但帝王也会老去,时代更迭,不是每个帝王都有康熙的睿智与英明。尤其是慈禧太后掌权之后,清朝更是走到了末路穷途。慈禧这一生做的荒唐事数不清,下令斩杀谭嗣同的时候,她只有满腔快意。却不曾想到,这样的举动加速了王朝的覆灭。谭嗣同是个官二代,但这样的身份放在北京并不特殊,反而平平无奇。不过他在年少时曾经外出游学,在游学期间倒是交了许多朋友。他们年纪相仿,有着同样先进的思想,有着敢想敢做的蓬勃朝气。虽然当时谭嗣同还是个小小少年,但他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在他成年之后,就接连创办了不少秘密组织,联结先进分子创办了《湘报》,这是他们自己的发声方式。能够做成这些事,显然是仰仗于谭嗣同的人脉关系。谭嗣同不仅人脉广,而且还很得人心。他担任着两湖革命d的总盟主,当时他的名气比孙中山和兴中会的名气还要大。这也是慈禧将他视为眼中钉的原因。老话说,枪打出头鸟。锋芒毕露的谭嗣同名声大噪,大到幽居深宫的光绪帝都听说过他,还对他十分感兴趣。为了见到他,光绪帝多次下诏,希望能够见他一面。光绪帝的真诚和执着打动了谭嗣同,即便是对清政府有诸多不满,他还是选择到北京赴约。见面之后,光绪帝就更欣赏谭嗣同了,还给了他四品军机处章京的官职。虽然很反对帝制,不过看着光绪,他的态度还是缓和了一些。光绪帝深谋远虑,有着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光绪主张变法,但却做不了主,慈禧太后也不会允许此类事件发生。很快,慈禧发动了戊戌政变,直接打破了光绪的幻想,还把谭嗣同抓住了。变法夭折,谭嗣同被押到菜市口问斩。直到身死,谭嗣同没有害怕过,也没有对清政府低过头。但慈禧却想着办法来折磨他,钝刀行刑加剧了他的痛苦,也加剧了他内心的悲痛与无奈。不过,他却从未后悔过。谭嗣同死了,革命事业却没有停止,清政府面临的麻烦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多了。他的徒弟和好友们占据着革命力量中的半壁江山。后来,他的好友唐才常接管了两湖,还发起了自立军起义。另一位好友毕永年则加入了兴中会,选择扶持孙中山。他的徒弟吴禄贞在辛亥革命中率领众人断了清军送往武昌的物资,还有黄兴与刘静庵,也都有一番作为。还有好友焦舜卿,虽然自己在革命事业里没有多大的举动,但他却鼓励儿子焦达峰从事革命事业。在武昌起义中,焦达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显然,清政府当年处死戊戌六君子,主要就是为了震慑天下的革命者,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但在六君子死后,革命事业不仅没有萎靡不振,反而更加士气高昂,坚定了革命者们创造新天地的决心。堂堂正正的谭嗣同慷慨赴死,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诗句,也留下了无惧强权的精神。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维新思想逐渐成了主流。其实当年,谭嗣同也曾经有过活命的机会,但他没有选择逃生。他说革命就是要伴随着流血,自己的鲜血能够唤醒更多的有识之士。也正是有这样的觉悟,所以他才有那样的勇气,能够有那样的感慨:“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是抛头颅、洒热血的真汉子,也是中国人的脊梁,值得后辈人铭记。

5、谭嗣同简介简短生平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以身殉道为唤醒国人光绪二十四年,北京宣武门菜市口刑场上绑着六个血气方刚的汉子即将斩首,其中一个人神态自若,一点都没有表现出对死亡的恐惧,大刀放在他面前的时候,他都可以面不改色地说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这个人是谁了吧?他就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1865年出生,谭嗣同不仅仅有文化,还有精湛的武艺。19岁那年,他周游全国的时候看到了老百姓的凄惨,便开始思索出路。在听到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之后,他辗转难眠。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写道:《马关条约》简直把中国的命脉都给了别人。如谭嗣同所说,《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纷纷来我们国家开港口,建立租界。看到国家任人鱼肉,谭嗣同痛心疾首。他不断地看书阅读、询问朋友,再加上日以继夜思考,想到了变法。他认为其实不需要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只需要用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还有他们的机器等等。谭嗣同找到了康有为,梁启超这样的知己,他们开始开学堂、办报纸,宣传他们的理念。光绪皇帝知道了谭嗣同等人之后,召他们进京,让他们帮自己推行新政。但是慈禧太后派这样的顽固派不会让维新派损害他们的利益,他们发动戊戌政变囚禁了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康有为都逃跑了,谭嗣同却一点也不慌张,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血来唤醒国人。9月28号,33岁的谭嗣同为了他的理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真是死得其所。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谭嗣同简介我自横刀向天笑(谭嗣同简介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