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张正宪穿越转型之痛(半月谈张正宪个人简介)

1、半月谈张正宪个人简介

《人民日报》转发《半月谈》的这篇文章《一些基层“慵懒散浮拖”咋治》,讲得非常好,可以说点到了问题的实质。我们常说基层很累很苦,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上面千只眼,下面一双手,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浮于事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一些人存在躺平思想,觉得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是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让那些真正干活的老实人不吃亏,在待遇上有差别,在职务晋升上有不同;要完善监督机制,让混日子的混不下去。

2、半月谈张正宪穿越转型之痛

半月谈的一篇文章说出了材料干部的心声,大兴调查研究在很多地方已经走形,层层制定方案、明确课题,然后领导领衔但却分解到下级部门落实,有调研责任的人不负责写调研报告,写调研报告的人没资格调研,最终还是基层的材料干部承担所有,这种情况真的要改变了。

3、张正宪是什么职位

半月谈调研第一批社区食堂,结果显示持续运营有困难(经营不下去了)。

4、张正宪教学视频

随记。关于政治和历史——说说为啥喜欢《人民日报》和《半月谈》最喜欢的杂志《半月谈》《求是》,《半月谈》的文字很生活化,接地气,《求是》不少理论文章文字很通透,逻辑清晰。​喜欢的报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喜欢人民里的评论和大地副刊,光明里的周末荟萃。光明说是知识分子的家园,其实是上过初中,喜欢文字,就是你的家园。​说起来好像好笑,一个非常不适合做政治性工作的人,为什么喜欢政治性刊物。其实,只要仔细看,这些刊物也有不少的好文章。几十年了,在单位干过很多工种,宣传、行政、文秘、老干部、网络信息、医疗应急救助,都是与政治不沾边的,为什么这么热衷政治学,热衷政治性的书刊。细细想来,原因有二,其一,这些书报虽是政治性的,但底色还是新闻性,能比较现实地反应社会现实。新闻专业与本人所学中文专业,其实是非常接近的。自己喜欢的文学性文字,不是三流作家水准,是一流的业余作者水平,自己仅有的一点自信。其实,这点自信,在工作中没有一点点丝毫的用处,只能是自娱自乐,陶冶情操而已。​其二,要说其二,不适合从政的人,为啥这么喜欢政治学,只因高中当年的班主任是政治老师。本人也好像有这个“天分”,好像很轻松不费劲地就能拿到高分,记得初中毕业班政治考过九十多分,大部分同学是七八十分,还有,高考政治76分,好像也没费吹灰之力,同样的历史学科,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用的时间和精力,是政治的两倍以上,也仅仅考了73分,对历史的热爱和喜欢就停留在这73分了,自己充满自信的历史研究能力,也就仅此而已。这大概可以说明,虽然毫无用处,自己还是这么喜欢政治性的文章,轻松而已。权当​自娱自乐,也是对学生时代的一点回忆。​从今天起,其实也是从若干多年前起 我心里上,已从单位辞职了。而已而已,娱乐性。​2023.2.3正月十三 晨起 随记

5、半月谈张勤

今天抄书打卡第三天。今天抄写是《半月谈》的一篇文章,(给团团转的村干部松松绑)。我也来简评两句。对农村基层干部苦衷我也了解一点,因为我也在农村工作过,村干部的确不容易。比如,我们这里有一个近9000人的大村,除了7个村干部,外聘11人,其中包括2名信息员;在一些1000至2000人口的村,至少也聘1至2人。在农村干部中常言道:“三个平顶帽,管一个小草帽,各个部门都往村里派任务。”先不说这些任务合理不合理、必要不必要,不少任务都是“群里来,群里去”,“发文来,上报去”,“会上来,会上去”,上面安排了就算尽职了,村里上报了,就算完成了。眼下很多村干直言,他们希望,上面不能什么亊情都一杆子插到底,要给村干部松松绑,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百姓做点实亊。

6、半月谈副总编辑张正宪

《半月谈》说的太对了:“…真相的彻查不应止步,惟有把调查进行到底,还原事实真相,才能还当事人一份公道,给公众一个交代”!为《半月谈》点赞致敬!许敏加油!正义必胜真相必出!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半月谈张正宪穿越转型之痛(半月谈张正宪个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