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简介资料30字(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简介)

1、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简介

【五一畅游张骞墓景区,寻访古丝路之旅】张骞墓景区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博望街道办事处饶家营村,依托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墓冢而建的AAAA级景区,有六大主题游览区,分别为张骞故里展厅、张骞文化林、张骞生平事迹馆、张骞墓区、张骞事迹剪影展览、张骞事迹油画展馆。景区内林木荫翳、花草繁茂、殿宇巍峨在这里,不仅可以随处可憩可游,还可以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来源:城固文旅)

2、张骞简介资料30字

刚获封博望侯的张骞,急着要面见汉武帝,希望批准他下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陛下,臣发现还有一条通往西域的道路,无需经过河西走廊,可以完全避开匈奴和羌人的骚扰。”汉武帝一听,立刻来了兴趣。原来,张骞在西域大夏国(后来的吐火罗,西方称之为巴克特里亚王国)时,曾在市场上亲眼看见来自蜀郡的邛竹杖和蜀布,十分讶异。询问大夏国当地人后,原来这些筇竹杖和蜀布并非沿着河西走廊一路西行而来,而是从蜀郡往南,途经一个叫做身毒的国家,再由身毒商人运往大夏国销售。张骞有如醍醐灌顶,原来自己历经十几年千难万险凿空西域,并不是唯一的一条通路。而由蜀郡—身毒—大夏,可能是一条风险更小的通道。张骞如获至宝,十分兴奋。他向汉武帝分析道,大夏国位于长安西南(实际上是向西)一万两千里,而身毒在大夏东南几千里。如今蜀郡物产可通过身毒前往大夏,那么蜀郡与身毒距离当不致太远。那么从身毒到长安的距离,应当不会比大夏到长安的距离更远。对于张骞的分析和大胆的提议,汉武帝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拍板批准。汉武帝始终怀抱连通西域大宛、康居、月氏、印度和安息的愿望,从东西两侧对匈奴形成夹击之势,彻底孤立匈奴,扩大汉帝国的政治影响,他命张骞前往犍为郡(今四川宜宾)亲自主持这项堪比当年凿空西域的大事。《史记·大宛列传》里记载到,“乃复事西南夷”。所谓“西南夷”,是指中国西南部,包括四川西南,青海南部、西藏东部,云南和贵州等地,为众多的少数民族及其聚居的地区。与中原地区素来相对隔离,除了战国末年楚国将军庄乔入滇立国,但不久即重新阻隔。汉武帝初年,曾先后派遣唐蒙和司马相如“开发”“西南夷”,并设置犍为郡,邛都(今西昌一带)、榨(今汉源一带)、冉琥(今茂县)等地的诸部落一度内附。后因汉帝国全力对付北方的匈奴,无力继续对西南进行大规模的经营,因此西南各少数民族同中原汉帝国基本上仍处于隔绝状态,从西南开辟前往身毒、西域的通道,实际上还是十分艰难的。元狩元年(前122年),张骞按照汉武帝的意愿,组建了四支使团或者说探险队,分别从成都和宜宾出发,去向分别是今天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和云南境内,而最终的目的地当然都是身毒。四路使团虽然历尽艰辛,但都因为前路阻拦,最终没能达到目的。他们分别在氐、榨(四川西南)和禹、昆明(云南大理一带)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停了下来,无法继续前进,不得不先后返回。张骞所发起和执行这次开辟西南的活动,虽然没有达到当初设想的连通身毒的目的,但是却对汉帝国加深西南夷的了解,并进一步开发管理西南地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使者深入到当年庄乔所建的滇国。滇国又名滇越,因遇有战事将士们坐在大象上作战,故又叫“乘象国”。使臣们了解到,在此以前,蜀的商人已经常带着货物去滇越贸易。同时还知道住在昆明一带的少数民族“无君长”,“善寇盗”。正是由于其阻挠,使得汉朝的使臣不得不停止前进。在此以前,西南各地的少数民族,对汉朝的情况几乎都不了解。汉使者会见滇王时,滇王竟然好奇地问:“汉朝同我们滇国比较,是哪一国大呢?”使者到夜郎时,夜郎侯同样也提出了这个问题。这就成为后世“夜郎自大”典故的由来。通过汉使者的解释和介绍,他们才了解到汉朝的强大。汉王朝从此也更注意加强同滇国、夜郎及其它部落的联系。至元鼎六年(前111年),汉王朝正式设置牂牁、越侥、沈黎、汶山、武都等五郡,以后又置益州、交趾等郡,基本上完成了对西南地区的开拓。

3、张骞出使西域简介200字

我练《张迁碑》有一段时间了,碑文记载的是汉故穀城长荡阴令张迁生平的功德,也略提到了张迁的先祖,如周宣王时期的张仲,刘邦的谋臣张良,文景之治的张释之和出使西域的张骞。东汉中平三年(186年),由他的老朋友韦萌牵头,念其功德,由碑刻家孙兴刻石而成。岁在摄提,《王力古汉语字典》里没有摄提的解释,结合上下文,是个名词。在我后来翻阅资料时发现,摄提出自于西汉淮南王刘安的著作《淮南子.天文训》中,该文第一次明确的指出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摄提是寅年的意思。原文是“太阳在寅,岁名曰摄提格。立碑是在公元186年的,我们可以推算一下,六十年一个甲子,60*30=1800,186+1800=1986,查万年历,即是丙寅年。

4、张骞简介

张骞是中国汉代的一位著名使者和旅行家,他被派往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张骞生于公元前164年,卒于公元前114年,享年50岁。张骞最初被选派前往西域,是为了寻找一个与汉朝联合对抗匈奴的盟友。但是他在前往西域的途中被匈奴人扣留了13年之久。张骞在匈奴的这段时间里,娶了当地的女子,并生育了孩子。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最终逃脱出匈奴,并抵达了大月氏。尽管大月氏已经不愿意与匈奴为敌,但是张骞依然继续前往西域。他最终抵达了大宛国,获得了大宛汗的支持,得以继续前往西域。在西域,张骞向当地的王公介绍了汉朝的文化和贸易,开拓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他还从大宛国获得了汗血宝马和锻炼宝刀的技术,这些都对汉朝的军事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张骞最终于公元前126年成功抵达安息国(今伊朗),并返回汉朝。他的探险活动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也为汉朝的西域政策和对外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张骞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危险,但他最终成功地实现了他的使命,为大汉帝国的辉煌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大丈夫建功立业,生当无悔无泪。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去时年少归来白头,被匈奴扣留了13年有余。但归来后,靠着强闻博志,将广袤而丰饶的西域介绍给了大汉,使得大汉的国策进一步西扩与西域连接。终于在汉武帝彻底解决了河西走廊问题之后,再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为东西方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延续2000年之久。也使得大汉事实上控制了西域,对西域产生的了深刻的影响和正史上,张骞的前半生是默默无闻的,甚至是缺乏记录的不一样。在《汉武大帝》当中,张骞和韩嫣都是刘彻的侍读。由于十几年来生活在刘彻的身边,所以他对刘彻的理念非常理解,所以张骞出使实际上就是刘彻在自己还没有能够掌握权柄的时候,放出到匈奴背后的一双眼睛张骞作为汉斯出访西域,原本是想联络大月氏,共同联合对付匈奴的。但是很可惜,刚走到匈奴境内,就被匈奴人给扣留了。所幸的是匈奴人并没有杀他,在匈奴的这13年里,他不但有了女人,还生了孩子但是这13年,并没有磨灭他的雄心壮志,更没有让他忘记自己的使命。终于有一天逃出去了,来到了大月氏。只不过大月氏的人已经继续向西迁徙,远离匈奴,无心再与匈奴为敌,更别谈报仇。但是张骞最终得到了锻炼宝刀的精钢和技术;以及大宛国的汗血宝马。正是因为这两样“宝贝”的获取,为汉武帝平匈奴,在武力上占优势提供了巨大便利。张骞九死一生回来,最后绕过葱岭,走过沙漠,进入汉境的时候,那么多年的辛苦才最终变成委屈的泪水。是的,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实在太难太难了,但是所有的付出都是无悔的,因为最终张骞成功了。

5、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是汉代开辟的从汉朝首都长安(今西安市)通往西域和欧州的商业之路。2100多年前的张骞正是凿空西域、开拓丝绸之路的民族英雄,他是西汉武帝时代出使西域的全权大使,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张骞于公元前164年出生于西汉汉中郡城固县城(今陕西省城固县)博望镇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其父张祥熙为了家庭生计,开始经商,往返于中土与西域之间,十几岁的张骞随父就到过玉门关,见识了边塞风光。张骞是通过举孝廉入仕,又经过经学、文字等考试,获职郎中官,这是侍从、警卫一类的工作,可以说是皇帝身边的人,郎官的顶头上司是郎中令,叫石建。汉武帝登基的第四年(公元前138年),他决心对匈奴开战,结束持续了90年的和亲政策,一血前耻,正巧,从抓获的匈奴俘虏口中得知,处在匈奴西方的大月氏受匈奴的侵略和欺凌,对匈奴充满仇恨,武帝一听,就有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想法。张骞被武帝选中作为头领向西域进发。张骞前后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经历了13年才归来,出发时是20多岁的小伙子,历尽艰难险阻,去时被匈奴抓住,扣押了11年,回来时,又被匈奴抓住,扣押了2年,出发时包括作为向导的匈奴人甘父在内的100多人,只剩下他和甘父两人,而且,由于彼时的大月氏迁居阿姆河流域,在“此时乐,不思蜀”的思想作祟下,不愿意再动,没有与汉朝合攻匈奴的想法。虽然,张骞没有取得与大月氏合作的成功,但他带回了关于西域各国的情况,对于后来汉朝与匈奴争夺西域霸权,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之后,张骞两次随军出征匈奴,经历了封侯与革职的光荣与挫折,第一次,张骞以校尉(比将军低一级的军官)的身份随卫青率领的十几大军,出征匈奴,在此过程张骞为卫青提供了准确的路况,战后,张骞获封博望侯,意思是说他知识广博,眼光远大。第二次,以将军的身份与李广出征匈奴,因延误军期,被革去候爵,贬为庶人。公元前119年,被削职为民的张骞正与儿子张洞国祭祖,汉武帝再次下旨,令其出使西域,劝乌孙国东迁,联姻联盟,进而彻底孤立匈奴,虽然沒有把乌孙国劝迁回祁连山下,但张骞派出的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等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因此,张骞又获得一个“大行”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部长,主管和外国往来的事。张骞从乌孙回长安只过了一年多,约在公元前114年病逝。#张骞简介资料#

6、张骞出使西域简介

夏,四月,大赦天下,丁卯日,立七岁刘倨为太子,五月出现日食,匈奴入侵上谷杀了数百人。初,张骞从月氏归,详细为武帝介绍西域各国人民生活风俗特产地理位置。武帝听闻大宛等皆属大国,想通过利诱使其来朝拜汉廷,而扩大疆域,于是令张骞落实。昆明一带无君长,民多为盗匪,汉使总被杀,道路始终无法打通,但在寻走身毒国时,打通滇国路,滇国与后来的夜郎国同样自发,武帝通过使者夸耀滇国重视西南夷的经略。读后感:汉朝之前称为华夏与诸夏,正因汉王朝的强大,才称为汉族、汉人。#每天微习惯打卡养成记##分享看书阅读的读后感悟##张骞简介资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张骞简介资料30字(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