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几个子女(冯友兰死亡原因)

1、冯友兰死亡原因

熊十力狂妄,殷海光拜访他,谈起冯友兰、胡适和金岳霖。熊十力对三位学人都不放在眼里,他说胡适的科学知识不如“老夫”,冯友兰不识字,金岳霖所讲是戏论。听罢此语,即使对熊十力盛气凌人已有所闻的殷海光也仍感意外。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字子真,湖北黄冈人。中国现代哲学家,被誉为“中国现代哲学之父”。他在哲学、佛学、政治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熊十力年轻时曾就读于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和北京中国大学,分别学习过西方哲学和心理学。后来,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主张“体用不二”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个人的修养与实践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他的哲学思想对于中国现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熊十力是一位非常狂妄的人,他的言行常常引起争议。他对当时的中国学术界的一些著名学者并不放在眼里,包括胡适、冯友兰和金岳霖等人。他认为自己的哲学思想比这些学者更为高明和深刻。熊十力的思想体系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他的“体用不二”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可以为我们今天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此外,他的思想对于个人的修养和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世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熊十力并不主张盲目排斥西方文化,而是认为应该借鉴西方哲学的优秀成果,为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他的思想主张对于今天的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冯友兰几个子女

人生四重境界。当你对这个世界无所求的时候,你就不会苦,你就不会累。你之所以苦和累和烦恼,是因为你对这个世界有所求。当你真正人生的境界达到无所求,你就不会累,给大家一点点味精。这个冯友兰研究了一辈子学问,他到最后把人生总结为四种境界:自然境界。·第一个境界,喝酒吃肉,男女关系不用教都会自然关系。·第二个境界,叫功利境界。人走向社会以后,你是教授我用得上你,你是当官的我用得上你。我就和你有意的交往这个过程当中,不管你嘴里说不说一定是功利的,有功利在里头是功利境界。我们大部分的老百姓不要拽着头发试图把自己从地球上拽起来。因为不管出家在家修行是一种境界,你的境界没有达到,你的脚是离不开地面的。修行是一种功夫,是一种境界,你就是在功利境界当中没有进入到道德境界。因为人的第三层结构才叫道德境界。所谓道德境界就是我们讲的致良知,这个买卖我能不能做,这个人能不能教,它是以道德为坐标而建构的人生。那个境界就叫道德境界,你们会发现有很多的优秀的领导干部,你和他相处的时候,他的定力、借力、信任感,觉悟的境界绝对比一般的人高。如果他没有那样的知识文化积累,没有戒定慧三学的架构,他那个高位是坐不住的。因为世间的贪财的、贪色的小人太多了,出门就上当,当当就都不一样。今天很高兴睡了一觉说没上当,睁开眼睛一想上了一大当,人生到处都是陷阱都是坑这就是很现实的社会。所以一个人要进入到道德境界是非常不容易的,已经很难了。·第三个境界叫人天境界,就是天人合一了,天人相应了。我不用看书,我不用出出户,天下的事我都知道。那就是天人境界,那是人的所有功能的全部的开发。一般人在名利偶遇当中,我们的脑子的重量只用了百分之十,精神的财富的重量只用了千分之一。我们完全把自己有限的电能,用在了穿衣吃饭生儿育女上面。因为这个原因你会发现学了阳明心学以后真的身上会有一种智慧,有一种能量,满满的一种能量。

3、冯友兰的书推荐

本人来自冯友兰之故里和李季的故乡。1974年轰动全国的(中共中央5号文件)马振抚事件就发生在这里。#冯友兰简介资料#

4、冯友兰哲学简史

1963年,毛泽东会见哲学家冯友兰。这是两位伟大中国哲学家罕见而又珍贵的握手。#冯友兰简介资料#

5、冯友兰经典句子

1895年仲冬,冯友兰出生于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冯家是当地有名的书香之家,父亲是进士,伯父、叔父都是秀才。冯父最初在武昌一所外语学校代理校长,后来当了崇阳县知县。冯友兰最初家里请了私塾,读四书五经;后来请了教读师爷,是一位留日回国的学生,学古文,算术,写字,作文。冯父仅仅干了半年知县,便突发脑溢血,死在任上,时年冯友兰十四岁。冯母是个开明的女人,在家族里说话也有分量。她继承父亲遗志,决心把三个孩子培养成人,生活上精打细算,学习上严格要求,冯友兰最初准备考科举,像当时很多读书人一样“走正途”,但是考上秀才以后,由于一些程序上的原因,他们这一届秀才被作废了。只好另做打算,考新式学堂,先在河南读书,又去武昌读书,再去上海读书,全是考上去的,次次名列前茅。在上海读书是官费,每年二百两银子,冯友兰花不完就买书,买了很多大部头的书,诸如“廿四史”之类。上海读完中学,冯友兰考上了北大。北大毕业,又考上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有段时间生活比较困难,靠勤工俭学为生,简言之就是在饭馆打杂,开始收盘子,把餐桌上的脏盘子送到厨房里洗盘子的地方,很忙,很累,顾客多的时候要不停地来回跑,跑得慢了还被老板责骂,最终由于迟到一次被炒了鱿鱼。换了一家饭馆,专门洗盘子。这个活儿比较轻松,只是站在一个地方,等别人把用过的盘子送来以后,把盘子竖在一块木板上,然后把木板推进到一个水箱里,拧开水龙头,就有开水放出来冲洗,过一两分钟把水箱打开,盘子已经被冲得一干二净了。然后把盘子取出来,放在一起,等着别人来取。学成归国,冯友兰在河南开封一所大学任文科主任。学校里有一个校长,还有一个校务主任。校长对外,办一点奔走应酬的事;校务主任对内,处理校内事务。校务主任离职后,冯友兰想当校务主任,跟校长要求,被校长拒绝了,冯友兰于是离开河南,前往广州教书。校长不久也不干了,两人异地相逢,校长对他开诚布公的做法表示了感谢。冯友兰在广州呆了几个月,就来到北京燕京大学教书。期间他用两年时间写完了两卷本的《中国哲学史》。这本书从孔子开始讲起。冯友兰认为,孔丘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私人讲学的人,第一个私人立说的人,第一个创立学派的人,所以应该是中国哲学史中第一个出现的人。他认为老子是晚于孔子而出生的,孔子是春秋人,老子是战国人。冯友兰说,我的《中国哲学史》有两点可以引以自豪。第一点是,向来的人都认为先秦的名家就是名学,其主要的辩论,就是“合同异,离坚白”。认为这无非都是一些强词夺理的诡辩。冯氏认为其实辩者之中分两派,一派主张“合同异”,一派主张“离坚白”。前者以惠施为首领,后者以公孙龙为首领。第二点是,程颢和程颐两兄弟,从来都认为,他们的哲学思想是完全一致的,统称为“程门”。冯氏认为他们的哲学思想是不同的,“本书谓明道乃以后心学之先驱,而伊川乃以后理学之先驱也。兄弟二人开一代思想之两大派,亦可谓罕有者矣。”显而言之,程颢的哲学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程颐的哲学思想是客观唯心主义。冯友兰说,我的《中国哲学史》也有两个大弱点。第一点是,讲佛学失于肤浅。这是因为他对于佛学没有学通,所以不能讲透。佛学的资料浩如烟海,不是几年能完全搞通的。他就如元好问所说的第二流画家,没有亲到长安,可是硬要画“秦川景”,只好临摹别人的画拼凑起来。虽然应有尽有,可是不免于“暗中摸索总非真”。第二点是,讲明清时代,失于简略。像王夫之那样的大家,书中亦是捎带而过。这是因为,当时写得比较紧促。常言道:“慢工出细活。”不能慢工,就出了“粗活”,成了“急就篇”。陈寅恪评价此书:取材谨严,持论精确。今欲求一中国古代哲学史,能矫附会之恶习,而具了解之同情者,则冯君此作庶几近之,所以宜加以表扬,为之流布者,其理由实在于是。冯君之书独能于此别具特识,利用材料,此亦应为表彰者也。金岳霖评价此书:冯先生没有以一种哲学的成见来写中国哲学史。冯先生的思想倾向于实在主义,但他没有以实在主义的观点去批评中国固有的哲学。冯先生当然有主见,不然他可以不写这本书。他说哲学是说出一个道理来的道理,这也可以说是他主见之一,但这种意见是一种普遍哲学的形式问题而不是一种哲学主张的问题。冯先生所注重的不仅是道而且是理,不仅是实质而且是形式,不仅是问题而且是方法。董宇辉强烈推荐这本书:如果你喜欢看哲学书,也喜欢了解哲学,你也想要给自己生活中寻求一些内心的平静,想要给自己找到一块精神救赎之地,那你就要读一读这本书。如果你是为了单纯打发时间,让自己原本不再那么无聊或者空闲的时间里去看一些没有价值的东西,那我建议你不要买。这本《中国哲学史》介绍给大家,喜欢的朋友可以买一本看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6、冯友兰讲课视频

冯友兰故里往返唐河很多年,也有十几年的交情了,没有真正的深入了解唐河文化,这次陪外省一个朋友招商引资,有幸陪同游历了冯友兰博物馆,详尽全面的用心学习了中原大师的精燧文化。通过几代人的耕耘,冯家成为了中原名门望族,耕读传家,神童级的冯友兰诞生于河南南阳唐河县祁仪镇,年少聪慧,一路学习步入文学的殿堂,从中国最高学府到西方游历深造,成为了年轻有为的学科诗史级大儒。把中国传统文化深入研究后,创建了中国新哲学,成为中国建国前思想高地上领军人物,终生把传统文化,哲学,看完学习后才明白这个是当代大儒,古有孔孟,后有王阳明,曾国潘,现有唐河冯友兰。

7、冯友兰人生四境

1948年,冯友兰毅然返回中国,过海关时,海关人员说:“可以保留美国签证,返美时可用。”冯友兰直接拒绝:“不用了”。冯友兰是中国哲学界的第一把交椅,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大师,他的学问令人敬重,但是更令人崇敬的是他的爱国之心。1895年,冯友兰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1918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第二年冯友兰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求学,师承约翰·杜威。当时美国刚刚赢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一片欣欣向荣,反观那时候的中国被列强欺压,经济凋敝、人民衣衫褴褛、一片破败景象,对比十分强烈。冯友兰一直在寻找为何中西方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所在,后来,冯友兰把中国落后的原因归结到科学上。显然科学也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但是更加荒谬的是,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人因为天生愚蠢所以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这是冯友兰不能接受的。他写论文在哥大期间写了一篇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文章题为《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对中国哲学之历史及其后果的一种解释》,发表在美国的一篇杂志上。冯友兰从思想和哲学领域来剖析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从诸子百家、禅宗、新儒学、到宋明理学、陆王心学阐述各家对科学的看法。冯友兰在书中说,道家主张顺应自然反对人为,儒家只有荀子比较靠近人为这一端,但是最后荀子的思想并没有被继承下来,所以儒家在科学上的态度还是跟道家保持一致。而墨家却非常讲究人为,重视科技和逻辑。但秦朝之后,中国思想的“人为”路线几乎再也没有出现了。不久来了佛学,又是属于极端“自然”型的哲学。后来的新儒学依旧是如此。和中国不同的是,欧洲几乎一切哲学全都属于我所说的“人为”路线。西方是外向的,东方是内向的;西方强调我们有什么,东方强调我们是什么。如何调和这二者,使人类身心都能幸福,这个问题目前难以解答。但是冯友兰提出来,虽然中国哲学并没有帮助中国产生近代科学,但是中国四千年的心力不会白费,当人类科技逐渐发达之后,会回过头寻找内心的幸福,这时候中国的智慧依旧能浇灌人心的荒原。冯友兰说得没错,而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心却越来越贫瘠,人们对中国哲学的渴求也日益强烈。只要人类社会在,中国哲学就永远不会过时,这是更长时间尺度上的智慧。而当时的美国还停留在中国无哲学的落后观点中,冯友兰的文章一发,在美国哲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了解到了遥远的东方也有如此博大精深的哲学,深为赞叹。冯友兰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在大洋的彼岸刮起了一场中国哲学的旋风,冯友兰凭借一人之力,为中国哲学在西方的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冯友兰在西方哲学界依旧赫赫有名。1948年,新中国建立在即,在美任教的冯友兰听闻消息,不顾亲朋好友的阻拦以及美国高校的丰厚薪水毅然返回当时还一穷二白的祖国。当他经过海关时,海关人员建议:“可以保留美国签证,返美时可以使用!”这里的签证是美国永久居留证,是极少人能够获得的,但冯友兰长年报国心切,没有丝毫犹豫就拒绝了这个建议,称自己“不需要”。临走之前冯友兰把自己在哥大讲中国哲学的精华内容交给美国一家出版公司出版,命名为《中国哲学简史》,继续留在美国传播中国哲学,这本《中国哲学简史》一出版就成为了美国各大名校的教材,影响力很大。回国后的冯友兰,对自己在国外作出的贡献只字不提,满腔热血投身于学问之中,虽屡遭磨难,但初心不改,80岁高龄仍笔耕不做,艰难完成完成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由于案牍劳累,几年后一代大哲冯友兰便与世长辞。1985年,冯友兰的学生涂又光先生将在外流传将近40年的《中国哲学简史》由英文译成中文,国人才知道冯友兰先生的贡献。这本书也在中国大受欢迎。全书分为28个章节,涵盖中国哲学的精神与背景,孔子、老子、墨子等先秦诸子,道家、儒家、佛家等哲学流派,以及中国历史上代表性的哲学大家,并论及中国哲学与当代世界的关系。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读过之后直言:“在世界上还没有见过第二本这样的书。”外国人学习中国哲学,我们中国人更应该学习中国哲学。考虑到初读中国哲学可能会觉得晦涩难懂,但是别担心,推荐大家读这本《超图解中国哲学简史》,他是以逻辑图解的形式讲述中国哲学的内容,基本人人都可读懂,并且学会融会贯通。这本书原价58元,现在在这里买可以享受优惠价29.9元,如果和《哲学生活》《大众哲学》等哲学书籍一起买,还能更优惠。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冯友兰几个子女(冯友兰死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