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的作者及作品(楚辞之祖作者是谁)

1、楚辞之祖作者是谁

他投江后,为什么遗体却在上游被打捞上来!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1],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前278年,顷襄王二十一年,屈原当时62岁左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在屈原投江后,当地群众自发前往汨罗江打捞遗体,听传说他的遗体被打捞上来后,半边头皮被江里的鱼所吞噬,后来一些贵族给他用金子做了半边面具,再予以厚葬,但他的真正墓地至今没有知道在哪!有说在秭归,有说在汨罗。还有一个谜团就是他被打捞之地是汨罗江上游长乐,而投江是在下游,这是怎么回事呢?

2、楚辞的作者及作品

中国浪漫主义的源头——探秘楚辞在奔涌不息的中华千年文脉中,《楚辞》从上古走来,构筑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这部辞赋之宗,为何拥有着跨越千年时光的力量?楚,辞,二字分开。楚,地方;辞,文学作品。开创了我国浪漫文学的先河,司马迁、李白、杜甫,乃至鲁迅都不断盛赞——其文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梁启超曾言:“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作家木心有言:《楚辞》,起于屈原,绝于屈原。屈原,他开创了楚辞体——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把国家的理想与热爱都展现在离骚、九歌等作品里。屈原出生于战国时期楚国的贵族家庭,终生为了追求“美政”的思想,为强大楚国而探索,后在楚国败落之际,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在屈原身上,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悲剧美”和“崇高美”,《楚辞》构筑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书楚语,做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用充满浪漫主义风格来咏物叙事,强调民生关怀和个人修养。而今天,想给大家介绍这套有着东方美感的《仰观楚辞》,楚辞的诗意,诗人屈原的浪漫精神无不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国学经典更应该被更多的的人们所认识。国学经典丨《仰观楚辞》By 屈原等@清华大学出版社文字: 生僻字、多音字随文注音,可通畅诵读。插图: 全文插图、诗画同赏。更绘制有国殇、山鬼等长幅图。内容:收录了离骚和九歌,以现代文通译,简明易读。书中的作品《九歌》《离骚》产生的时间并不同,作者的境遇也迥异,营造出完全不同的艺术世界。早年的《九歌》仕途顺利、君臣和睦,都是浪漫华美,高洁平和的场景。《九歌》不仅是诗,更是祭祀时的唱词,可以和着美妙的舞蹈,每一个神灵都有独特风格的诗歌,仪态万千,风姿美妙。《苍兰决》里面很多浪漫瑰丽的想象也都是来源于此,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司命,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身影。故此,现代很多家长给孩子取名也会参考《楚辞》,希望给孩子一个诗意浪漫的名字。《离骚》是长篇的个人诗歌,更完整阐述了屈原的一生,长篇诗体夹杂着各种抒情笔法,痛诉上天入地也无法排解的哀怨愤懑,文学成就达到顶峰,是屈原作品的灵魂。全篇三百七十多句,近两千五百字,分三大部分,上半部分是屈原自述生平;第二部分,求教先贤去寻找自己理想的对象;最后尾声部分,发出了他的呼唤。先生在《离骚》中提到了我华夏民族诸多先贤。上天入地见了很多人,一篇《离骚》,文采之华丽,想象之丰富,情感之真挚,灿烁古今,叹为观止。成为了《楚辞》当中最具盛名的代表之作,堪称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更是将自己勇于探索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镌刻在了华夏文明绵延不断的血脉之中。在《仰观楚辞》中,溯中华民族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那里的智慧,能帮助你,找回自己最具理想的样子,回到意气风发的时刻,寻得初时的浪漫与绚烂。

3、楚辞作者

众所周知,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但你知道吗,屈原还是战国时期的立法者,是一位勇敢的“法律人”!(图片来源:法制日报)

4、楚辞的作者和简介

《楚辞》的作者个个都是男神级别的,这可不是说大话。首先来看看最主要的作者屈原。屈原有多帅?《离骚》里就有写道:“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里面这个“美人”就是屈原自己——没错,“美人迟暮”最初是说帅哥要老了,很颠覆你的三观吧?较为详细的,对屈原相貌的记述一笑找了很久,才从唐人沈亚之那里找到了一段根据杂纪方志描写的屈原:“瘦细美髯,丰神郎秀。长九尺,好奇服,冠切云之冠。性洁,一日三濯缨。”这“丰神郎秀”跟“丰神俊朗”是一个意思,都是指男性神采奕奕、俊秀爽朗。当然你也可以说到了唐朝这么久了,人家记述可能有误。但我们可以看看历史。历史记载屈原最初非常受到楚怀王的宠爱。要知道楚怀王是出了名的好色之徒。虽然屈原不可能以色侍君,但楚怀王和屈原一见面就对上了眼,一下子就把屈原从一个县丞提拔为相当于国家部长级别的左徒,而且还是负责外交、礼宾方面——这职位上的人,代表了一国的颜面,又岂能是样貌平平之辈?各位也可以看看历来屈原的画像,虽然都是中老年的模样,但无一不是清瘦高瞿、玉树临风一般的人物,绝无中年的油腻之感(要知道古人画帝王将相多是大腹便便、膀大腰圆的形象)。别以为屈原只是颜值高,他的才华和人格也被无数人敬仰!首先,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为国捐躯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所有的中国人!其次,他开始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他以一己之力,将《楚辞》抬升到了集春秋三百余年数十个国家从民间到朝堂创作的诗歌总集《诗经》一样的地位。在现在的历史教科书里,是这样评价屈原的:“以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贵品格,以他创作的光辉灿烂的诗篇,对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对我国文学优秀传统的形成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学的发展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如果你觉得这是现代ZZ宣传,拔高了屈原的话,不妨看看古人是怎么看待屈原的。那时候可没有ZF组织宣传,全凭人们自发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能了解到屈原的魅力有多大:汉初,遭遇与屈原相似的贾谊,他写过一篇《吊屈原赋》,表示了对屈原的崇敬,并寄托了自己的感慨。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不仅在《史记》中为屈原立传,极力表扬了屈原,并且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精神来鞭策自己,以完成《史记》的写作。汉武帝刘彻超喜欢屈原,他让刘安“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史记·淮南王刘安传》)魏晋时期的人们甚至把“名士”的标准定为“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诗仙李白,一生傲岸,不向权贵折腰,却深深敬佩屈原。他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诗圣杜甫,努力向屈原学习,继承了屈原忧国爱民的思想。他说:“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屈原的粉丝还包括(但不限于)曹植、陶渊明、李贺、李商隐、刘禹锡、柳宗元、苏轼、陆游、辛弃疾、曹雪芹、鲁迅、沈从文、闻一多、郭沫若……完全可以说,你所知道的,你所喜爱的文化偶像,80%都敬仰屈原,视屈原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可谓真·男神的男神!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屈原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这一派,同代表现实主义的《诗经》一起,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形成无穷的影响!PS1:再退一步说,哪怕你不喜欢文学,没啥文化,也得感谢屈原。因为他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争取了3天法定假期,这也是我国唯一为一个人而定的法定节假日(清明不完全是为了介子推)。当你吃着粽子、看着龙舟的时候,也不应该忘记他。PS2: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屈原不姓屈。在当时男人一般都以“氏”相称,女人才称“姓”。所以“屈”是“氏”,而不是“姓”。屈原与楚怀王同姓,楚国国君姓芈,国姓是芈,屈原是楚国贵族,所以同样姓芈(m)——对,就是《芈月传》的芈。

5、楚辞中有哪些作者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他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后因遭排挤被先后流放。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等。#楚辞作者简介#

6、楚辞作者及主要内容

《您了解屈原多少?》端午节是祭祀的节日,历史上这一天,屈原投汨罗水,后世端午节吃粽子即是为纪念屈原,约公元前340年-278年,是楚国人(今湖北省秭归县,一说湖北荆州纪南)。屈原一生中写过许多著名的爱国诗篇,后来由于楚王不接受他的爱国主张,致使国土沦丧,他满怀忧愤之情,跳入汨罗江。自称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其先祖屈瑕受楚武王封于屈地,因以屈为氏,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且有楚国第一诗人的美称,多次反对楚怀王与秦国交好的举动。屈原斥责楚顷襄王和子兰,楚顷襄王大怒,屈原被驱除出楚国都郢都,被流放于更偏远的江南地区,历时十八年。屈原从小就立志于发愤图强、振兴家业,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少年时代的屈原,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孤勇者,他心知家族使命,也愿意用还未成熟的稚嫩肩膀担起家族使命,摒弃少年人的贪玩心性,孤身一人在岩洞与书为伴,孤勇前行。其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如今的端午节,传承的是一种文化,纪念的是屈原精神,延续的是民族风俗,共厚重历史文化氛围,是具有中国节日的风情特色。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文化之一(春节、清明、中秋)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端午两字最早出现在晋代(风土记)中。1953年是屈原逝世己有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7、楚辞作品简介

《祭屈原七律》六月端午祭屈原,曾被逸言放泽林。宁愿屈死汩罗江,也不苛且人间生。一曲离骚千古唱,泪洒江边寄忠良。英名不朽国人頌,辞赋悲歌垂世芳。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人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学识渊博,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后来遭到一群小人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项襄王的放逐。项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身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生前主要作品有《离》《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中的“国风”与“离”并称“风”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楚辞作者简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楚辞的作者及作品(楚辞之祖作者是谁)